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ドゥルガー(Fate)


《女神的榮光》的故事如下:原來居住在地獄的牛魔王阿修羅(Mahiṣāsura)從梵天那裏得到許諾,說他不能為任何男性所殺。志得意滿的牛魔王自認天下無敵,想要攻佔這個世界,然而也想把天上加以征服,於是他下了最後通牒給眾神之王因陀羅(Indra)。因陀羅斥責牛魔王,雙方乃展開一場激烈的打鬥。打不過牛魔王的因陀羅乃逃到梵天處求助,在求助無效之後,接著轉向濕婆,最到來到毗濕奴之處。眾神最後集氣發功,最後造出一個面貌姣好的女子。此乃第一個女神之誕生,名為難近母(Durgā)。
眾神乃各自將其自身武器加以複製,打造之後全部交給女神,拜託她帶著這一批武器來將牛魔王擊潰。她從雪山神那裡接收了獅子坐騎,從北方財神增財天(Kubera)處得了酒杯。她震聲大吼,發出冷笑。眾神接著讚聲說:「勝利歸於女神!」在聽到女神冷笑及眾神讚聲之後,牛魔王生氣不已,乃派遣其眾小嘍囉前往一探究竟。嘍囉們回來後稟報:「女神貌美、未婚,集愛情、英勇氣概、笑聲、恐怖及驚奇於一身。」

魔王乃派使者前往女神處代為求婚,但為女神所拒。魔王跟其大臣為女神狐媚舉止但卻好戰的言行所困惑。代魔王求婚不成的眾使者開始攻擊女神但卻為她所殺。牛魔王乃搖身一變,以俊男面貌出現,到女神處跟她求婚。女神說她生來為正義而戰,要魔王自己決定自行逃到地獄,或是留下一決生死。被激怒的牛魔王乃化身為不同兇猛野獸與女神打鬥。女神先喝了酒,之後坐上獅子追趕牛魔王,最後打敗魔王,用腳踢打魔王,再用三叉戢刺穿其胸膛,而在魔王從水牛身中現出人形時,以鐵餅斬下魔王首級。剩下的牛鬼嘍囉見大勢不妙,乃紛紛逃向地獄。女神為天上眾神所所盛讚,並稱若眾神有需要幫助之時,她將會隨時聽命。



在《女神的榮光》裡面,砍下牛頭的難近母可說是新型態女神的典範,而女神之不同化身-諸如Kālī 與Cāmuṇḍā等,乃承續此一女神的兇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