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花蓮太魯閣錐麓古道的白衣觀世音母佛像

(錐麓古道一開始的景色)
前日前往花蓮太魯閣錐麓古道,陽光明媚,一整天的天氣很好,有些悶熱,景致超好,走錐麓古道的時候一半是外國人,遇到的人鬆散,有管制人數走起來很愜意也很能靜靜地欣賞,白楊步道就比較喧鬧,午後走起加上風,其實滿舒服的。青天白日~群山在眼前綿衍不絕~峰峰相連到天邊~錐麓斷崖中有一尊鑿刻出來的觀世音菩薩像,作為錐麓古道的守護女神。此觀音浮雕像乃日治時代大正六年(1917年)日本人開鑿這段號稱東亞最險峻的三角錐山絕壁山路,當時開鑿山路造成不少人員傷亡,因此日本人鑿刻的観音さま作為犧牲者之供仰與祈求息災,此雙手捧蓮的觀音像為真言密教的「白衣觀音菩薩(Pāndara vāsinī)為生養蓮華部諸尊之觀音母,此女尊於菩提流志翻譯的《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卷》譯名為「白衣觀世音母」,不空所翻譯的《菩提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則譯為「白衣觀自在」,善無畏翻譯的《蘇悉地羯羅經》譯為「觀音母」。
在《大日經》蓮華部母白衣觀音屬於「水大」為乳白色,代表「廣大普遍慈悲」以大悲乳水潤生一切眾生,觀音母白衣觀音遍觀於世間眾生受難於焦灼苦惱狀態,以乳水利益受苦眾生,觀音母流出白如雪乳的大慈悲水,給予他們飲用或是觸摸、除去一切苦患,令眾生必定成就無上菩提,此大慈悲水現同於『甘露(amṛta)』。白色也代表無病息災如《大日經》所說明『一切息災法,皆與白色相應。』東密《白寶口抄》記載「白衣觀音為大息災之主」,因此錐麓斷崖的白衣觀音像可謂是息滅一切山險災難的守護女尊。額外一提在《大日經》中女尊代表『samādhi(音譯為三摩地或三昧)』,所謂『三摩地(samādhi)』依台灣東密大毘廬寺出版的《三昧總持論》主張『三摩地(samādhi)總持一切法門,三摩地即是一切佛法的精隨,一切如來菩薩修行之最高成就就是三摩地』白衣觀音就是蓮華部法的精隨,她是修行觀音法門所追求的最高境地,她就是能出生與養育一切蓮華部諸尊之蓮華部母三摩地

『Oṃ śvete śvete Pāṇḍara vāsinī svāh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