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參拜花ノ窟神社

 參拜祭祀母神伊奘冉尊的熊野花ノ窟神社。

根據《日本書紀》第五個一書:『伊奘冉尊生「火神(ほのかみ)」時,被灼而「神退去矣(かむさりま)」。

故葬於紀伊國熊野之有馬村焉。土俗祭此「神之魂(かみのたま)」者,花時亦以花祭。

又用「鼓(つづみ)」、「吹(ふえ)」、「幡旗(はた)」,歌舞而祭矣。』

伊奘冉尊(いざなみのみこと)產下火神「軻遇突智(かぐつち)」的時候,遭到灼傷而神退;

葬在「紀伊國熊野有馬村(きのくにのありまのむら)」。

當地人會在花季時,以花祭神,又會以鼓樂幡旗歌舞來祀祭伊奘冉尊之「神魂(かみのみたま)」。

傳說母神伊奘冉尊葬身的地方,就是現今的三重縣熊野市有馬町上地;

這裡有主祭「伊弉冉尊(イザナミノミコト)」和「軻遇突智尊(カグツチノミコト)」的花窟神社。

自然萬象山川日月海洋八百萬神之母伊奘冉尊之墓所在地-熊野市有馬町「花の窟神社」。

「花の窟神社」是日本最古老神社(母神長眠之處),也是從古至今的信仰聖地。

「花の窟神社」所在地的熊野地區山間,自古以來就是神聖的他界,

因此將亡者葬於大海或海岸上的洞窟成為紀伊半島一帶的古俗,

而紀伊國熊野的花窟也就是太古以來聯繫大海的彼方(根之國/常世之國=生命源處)的聖地之一。

(除了紀伊國熊野,另一處就是出雲國)因此,成為母神伊奘冉尊歸處的傳承之一。

古來,「花の窟神社」並無神殿乃是以面對熊野灘高45公尺的巨巌作為伊奘冉尊的御神体。

 

巨巌凹處是象徵母神伊奘冉尊的「みほと(女陰)」之「ほと穴」,

其下鋪上大粒沙子設置為祭壇。鄰近為稱作「王子の岩屋」高12公尺的岩石。

根據《紀伊續風土記》所述「王子の岩屋」祭祀「軻遇突智(かぐつち)」的神靈,

由於「軻遇突智(かぐつち)」為伊奘冉尊之子故稱「王子の岩屋」別名「聖の窟」。

軻遇突智(かぐつち)神名的意義是『「かぐ(火焰光輝)」+「つ(的)」+「ち(靈)」』。

熊野之名

「熊野(くまの)」的一個解釋是即神所隱去之地,而指神秘的地方、神存在的地方。

如《日本書紀》大己貴讓國所言「今我當於百不足之八十隈(やそくまで),將隱去矣」。

又,《出雲國風土記》記載女神「櫛稻田美豐真瓊姬」懷孕即將臨盆時,

要尋一隱蔽之地而來到深山裡,覺得是一個藏身生子的好地方而感嘆說:

「くまくましき(真是深山邃谷啊)」,此地因此被稱為熊谷。

『千と千尋の神隠し』中千尋一家人就是闖入神明「隱去之地」而從「顯世」隱去。

常世國與根國

在日本書紀紀載「少彥名命行至熊野(くまの)之御碕(みさき),遂適於常世鄉(とこよのくに)。」

以及三毛入野命於熊野「蹈浪秀(なみのほ)而往乎常世鄉」。

在此「熊野(くまの)」不是指出雲國的熊野(出雲國意宇郡並不靠海)而是紀伊國(木國)之熊野,

熊野之御碕就是紀伊國最南端之「潮岬」。

也可知常世國位於遙遠大海之彼方處,亦如「常世之浪重浪歸國」拍打海岸的海浪源於常世之國。

常世之國為永恆豐饒之理想國度,琉球神道的「ニライカナイ」也與常世具有共通概念,

柳田國男更認為根之國(ネノグニ)等同海上他界之常世國而與「ニライカナイ」等同。

琉球亦有將「ニライカナイ」稱為「龍宮」,日本的浦島太郎傳說亦將常世與龍宮、海神宮殿習合。

之前島根県立古代出雲歴史博物館舉辦特別展「東アジア交流の盛華 琉球王国」,

其中特別提了一下「龍蛇伝説」,眾所皆知出雲神在月所迎之龍蛇神就是「背黒海蛇」,

甚至作為岐神的佐太大神的御神體就是此種海蛇。

在神在祭舉行期間「背黒海蛇」會順暖流返回出雲海岸繁殖,此暖流途經琉球,

換言之,出雲所迎之龍蛇神某方面可說從琉球來到出雲,因此龍蛇神成了出雲與琉球之間的橋梁...

順便一提,古代出雲是相信龍蛇神是從神魂命所居之常世國來到出雲海濱。

出雲日御碕為素盞鳴尊入妣國根國傳說地點之一。

日本人認為常世之國是仙人、稀人居住的異世界, 由於與外界的時間之流隔絕而認為能永保不老與長壽。

換言之,居住在常世國的人是永遠年輕的。

在《萬葉集》的就有許多和歌讚美常世國的女性清純、聖潔和越活越年輕:

大伴宿禰三依が離わかれてまた相あへるを歓ぶ歌一首

『我妹子は常世の国に住みけらし昔見しより変若をちましにけり』

『吾妹似天仙 居住常世國 往日曾相見 而今更年少』

松浦仙媛まつらをとめの歌に和ふる一首:

『君を待つ松浦の浦の娘子らは常世の国の天娘子かも』

『海中有仙女 待君在松浦 常世國少女 飄然赴約來』

關於此首和歌的由來,《松浦川(まつらがは)に遊ぶ序》如此記述

『余以暫徃松浦之縣逍遥 聊臨玉嶋之潭遊覧 
忽値釣魚女子等也 花容無雙 光儀無匹 開柳葉於眉中發桃花於頬上 
意氣・雲 風流絶世 僕問曰 誰郷誰家兒等 若疑神仙者乎 
娘等皆咲答曰 兒等者漁夫之舎兒 草菴之微者 無郷無家 何足稱云 
唯性便水 復心樂山 或臨洛浦而徒羨玉魚 乍臥巫峡以空望烟霞 
今以邂逅相遇貴客 不勝感應輙陳・曲 而今而後豈可非偕老哉 
下官對曰 唯〃 敬奉芳命 于時日落山西 驪馬将去 遂申懐抱 因贈詠歌曰』

旅人見到貌如天仙的少女,此事傳開後.

世人紛紛稱羨並且聲稱說旅人所見的美貌少女,就是常世之國的天女(あまをとめ)。

天女(あまをとめ)就是仙媛(やまひめ),即我們臺灣所言的仙女。

在萬葉集另一首和歌所提到之蓬莱之「仙媛」亦是相同涵意,

換言之,常世之國與蓬萊皆為仙女所居住之處。

素戔鳴尊

《記・紀》中的素戔鳴尊為荒暴之暴風神與《出雲國風土記》的文化英雄神素戔鳴尊有所差異,

在紀伊國的田郡須佐郷有一須佐神社,「須佐」的發音「すさ」和表示狂暴狀態的動詞「荒ぶ」發音相通。

一個說法認為《記・紀》神話中,素戔鳴尊虐暴的暴風神性格即是發源於此地之信仰,

並結合出雲國的素戔鳴尊信仰與神話(包括櫛御気野命)來構成《記・紀》中的荒暴之英雄神素戔鳴尊神話。

尤其,紀伊國也是母神伊奘冉尊的信仰地,並且與常世國・根之國有關。

如大穴牟遲命事先入木國後才再入根國,他在根之國所受到的諸多考驗,即古代的成年式,

他在根國試煉中得到根國女神須勢理姬命的幫助,並成為他的妻子,大穴牟遲命得以成長為大國主命,

過去被八十神欺凌的大穴牟遲命已死去,妣國根國就是死與再生的胎藏(子宮),

從根國返回(再出生/生產)的是豐葦原中國之主大國主命

 花窟神社-掛御繩神事

根據江戶時代後期的鄉土誌《紀伊續風土記》記載:「以往每年花之窟的例祭之日,

朝廷皆賜『錦(にしき)の幡」』以獻给イザナミ尊, 然而某一年,因為「熊野川」洪水氾濫成災而中止,

於是當地村民就以繩編象徵イザナミ尊之子「三貴子」的「三流の幡」替代於祭典獻給イザナミ尊。

以七本藁繩所紐大綱,連結磐頂與境內,象徵イザナミ尊所產風、海、木、草、火、土、水等七柱自然神。

神事之後,由女童擔任巫女於母神イザナミ之御神体前奉納巫女舞-浦安之舞與豐榮之舞。

浦安之舞是為了慶祝皇紀2600(西元1940)年而創作的舞蹈,

使用的歌詞是昭和天皇所寫的御歌: 「向天地神明祈求,如無風的清晨海洋般,風平浪靜的世界」,

後由宮內省樂長,多忠朝氏為其配上曲子而成。

「浦安」是指內心的安寧平靜,日本從古以來就稱為「浦安」之國,意指美麗和平的國家。

「浦安之舞」前半的扇舞是拿著慶祝象徵的檜扇跳舞。

象徵的是以扇釘為中心展開的扇面般,豐饒的中心歸一的世界。

後半的鈴舞是拿著祓邪的神楽鈴來表演。

以其清脆的音色來清淨萬物,美麗的聲響象徵的是神與人心的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