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佛刀舎之佛畫師「fzwrAym師」所造之「無我佛母像」


佛刀舎之佛畫師「fzwrAym師」所造之「無我佛母像」。無我佛母的梵語是「Nairātmyā」與金剛亥母(Vajravārāhī)同樣是「金剛瑜伽女(Vajrayoginī)」而為一切如來之母,梵語「Nairātmyā」意謂「無我」,也就是「自性空(svabhāva-śūnyatā)」,無我佛母即是「空性(śūnyatā)」等同佛母般若波蘿蜜多,所謂「無我」指「雜染煩惱生死的我是無實體」,無我佛母代表大樂的智慧「般若波蘿蜜多」所證得常樂我淨之「真我(parmātman)」。
無我佛母是金剛頂瑜伽密教十八會之第九會『一切佛集會拏吉尼戒網瑜伽』的女性本尊,宋代法護所譯的五卷《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即相當於此會,在西藏密教稱為《喜金剛本續》屬於無上瑜伽部之「母續(yoginī-tantra)」乃是「以愛染成就大樂智慧」的「拙火瑜伽(Kuṇḍalinī-yoga)」。

《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以"一時薄伽梵住一切如來身語心金剛喻施婆倪數祕密中祕密出生妙三摩地......"的句式起始,所謂「一切如來身語心金剛喻施婆倪數」的梵語為「Sarvatathā-gata-kāya-vāk-citta-vajra-yoṣidbhageṣu」,其中「Vajrayoṣidbhaga」即「金剛女的女性生殖器」,此金剛女為一切如來身語心三密,三密相應即身成佛,根據密教註釋書,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即自身為女陰,這是因為女性生殖器即為女性的本質,這也是女性的神聖化為般若波羅蜜多,般若波羅蜜多的女性肉身化之雙向過程,如此,世尊住於女陰之中也就是活在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的大自在之中,如此「金剛女的女性生殖器(Vajrayoṣidbhaga)」即為「法源(dharmodayā)」乃無上法教之快樂、喜悅、妙善之場所,是成就大樂的原因。

又此經句的另一解釋就是世尊是處在與金剛女性愛交媾的大樂之中。之後,世尊開始展開與金剛藏菩薩之對話,闡述大悲空智金剛大菩提心...等等。空智金剛的梵語為「Hevajva」,此梵語又譯名為「喜金剛」,「He」在梵語是一個不變詞,表示呼喚,在此象徵慈悲(即方便),而金剛代表不可破壞,其體為勝慧也就是般若波羅波羅蜜多即為「無我佛母」,說明「喜金剛(Hevajva)」之本體也就是自性是「無我佛母」,「無我佛母」即是「喜金剛」的「性力(Śakti)」,因此《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之曼荼羅由「喜金剛」與「無我佛母」性愛相媾來開顯密意。

如女神教(shaktism)的「瑜伽女密續(yoginī-tantra)」的主尊為時母(Kālī))亦名黑闇天女(Kālarātrī),屬於無上瑜伽部「母續(yoginī-tantra)」的《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之本尊「無我佛母」,她的形象也與時母怖畏形象相似,乃黑色大忿怒相。《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說明「無我佛母」的形象為「右執寶刀、左持葛波羅器及金剛渴樁誐杖,衣虎皮衣,立蓮華上,足如舞勢,智光熾盛如大火聚,髮髻金色,微忿怒相。執寶刀者,為斷一切慢、過慢等;葛波羅器者,為破四魔令善成就;金剛渴樁誐杖者,即空智性及諸方便。」

相對於同為母續本尊的金剛亥母(Vajravārāhī)屬蓮華部之女尊, 無我佛母則屬於金剛部之女尊。在西藏密教中,無我佛母屬於薩迦派崇信的佛母,地位極其尊貴。無我佛母是以與喜金剛相媾的雙身形象表現,但也有以獨尊的形式表現,其形象如《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記載為怖畏模樣,但也有在與漢地文化藝術交融後,糅合漢民族獨具的含蓄敦厚的傳統,出現一些面相圓潤、神態莊嚴、造型優美的無我佛母像(如下圖)。

無我佛母在五蘊中代表「識蘊清淨」也就是「空之境界・無垢識(amala-vijñāna)」也就是「清淨法界」。她是色、聲、香、味、觸、法界自性智慧方便與大妙樂,無耳佛母代表前五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轉為「成所作智(krtyānusthāna-jñāna)」、第六識轉為「妙觀察智(pratyaveksanā-jñāna)」、第七識末那識轉為「平等性智(samatā-jñāna)」、第八識阿賴耶識轉為「大圓鏡智(ādarśa-jñāna)」,成就清淨無垢清淨法界」也就是「空之境界・無垢識(amala-vijñāna)」亦即「法界體性智」。

所謂「法界體性(dharma-dhātu-svabhāva)」亦即「法界本性(dharma-dhātu-svabhāva)」,依《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所言,無我佛母就是法界本性,也就「法界體性智」所證的「法界本性清淨」之理體。能所一如,無我佛母亦即「法界體性智(dharma-dhātu-svabhāva-jñāna)」。

佛刀舎之佛畫師「fzwrAym師」所造的「無我佛母像」,三目豐乳姿態端莊優美,服色深黯代表金剛部,手持三叉戟代表「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的三句義,三叉戟其中有慧眼,代表空性智慧。無我佛母的種子字為金剛界種子字「(vaṃ)」代表法界體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