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參拜天台宗那智山青岸渡寺

七寶莊嚴寶輪王 菩薩相好不思議  依正二報俱勝妙  我今敬禮如意輪

六臂廣博體      能遊於六道           以大悲方便      斷諸有情苦

南無歸命頂禮大慈大悲大聖如意輪觀自在菩薩

參拜天台宗那智山青岸渡寺,本尊為如意輪觀音(Cintāmaṇicakra)」菩薩,

其尊名中的「Cintā」是思惟、所望、願望的意思,「maṇi」是寶珠之義,

「Cintāmaṇi」就是如意寶珠,「cakra」是「法輪」。

「如意寶珠」用以實現「心願」,「法輪」用以摧破「煩惱」。

她的名字可意譯為「所願寶珠輪」或「如意珠輪」,而自古以來多譯作如意輪、如意輪王。

菩薩入於「如意寶珠三眛」,可以如意地出生無數珍寶,常轉法輪,攝化有情,

如願授予眾生無盡的智慧、富貴、財富、勢力、威德,滿足一切眾生所願,宛如如意寶珠。

全稱為如意輪觀世音菩薩,又稱作如意輪菩薩、如意輪王菩薩。

密號為「持寶金剛」或「與願金剛」,為密教如意輪法的本尊,

在六觀音或七觀音,都有此尊,於六道中是度化天道眾生的觀自在菩薩,

相當於「大梵深遠観世音菩薩」。

如意輪觀音一手持如意寶珠,象徵能生世間與出世間的二種財寶, 以布施眾生,令眾生生出福德;

一手持金輪,象徵能轉動無上妙法以度眾生,使眾生出生無邊智慧。

此尊之陀羅尼有大威神力,能滿足有情眾生的一切勝願。

依《如意輪陀羅尼》經所說,過去世時,觀世音菩薩曾得到世尊的加持,而宣說如意輪陀羅尼。

此陀羅尼此陀羅尼有大成神力,能滿足有情眾生的一切勝願。

 修持如意輪陀羅尼及如意輪觀音之法,能使心願成就,具足富貴資財、勢力威德與智慧、聰敏。

此外,能具足福德,智慧勝解、資糧莊嚴,悲心增長,濟度有情,並得眾人愛敬。

常見如意輪觀音為六臂像, 在《如意輪瑜伽念誦法》中記載:「六臂身金色,頂以寶莊嚴,

冠坐自在王(観自在王如來),住說法相。第一手思維,愍念有情故。第二手持如意寶,能滿一切願。

第三手持念珠,爲度傍生苦。左手按光明山,成就無傾動。第二持蓮手,能淨諸非法。

第三挈輪子,能轉無上法。六臂廣博苦。左手按六道,以大方便,斷諸有情苦。」

所謂「光明山」即「Potalaka」,左手按光明山,成就無傾動,即表示勢必接引眾生到她的淨土。

眾生聞名者 永離三惡道 淨於三毒根 成佛道無疑 我今稽首禮 聞名救厄者 我今自歸依 世間慈悲文

南無歸命頂禮大慈大悲大聖如意輪觀自在菩薩

天台宗延曆寺 澄憲所寫《如意輪講式》之本願利益門:

「本願云:『一切眾生作佛畢、後我當成佛。若殘一人者、誓不取 正覺云云。』

又經云:『若持念如意輪者、一切時處皆無有障礙 於內外行業。

速圓滿於諸所作事、常得勝利、威光增長、具大自在、開發智惠、得辯才語言三昧、音聲義妙。

過現一切罪障無不滅、現當一切吉祥無不至云云。』凡誓願利益無量。

以要言之、 三業六情之罪垢、智水洗而不留。四重五逆之業塵、悲風拂而無殘。

況十魔四魔魔軍遽挫、百病萬病病氣郄。又離雷風水火之難 、又無刀疾飢賊之怖。

兵戈戰陳之中、得勝利、諍論訴訟之處、 顯名譽。滿壽命於千歲、招敬愛於萬人。

才智湛小海、巧辯流懸 河。 加之、匹夫昇三臺、專覲天之禮、庸女備六宮、繼懷因之夢。

就中、觀音是慈悲之本也。女人則慈悲之質也。故和光垂跡之形、 多現婦女身。

利生感應之道、殊滿女人願。何況、雖決定業、念能轉之。雖墮惡道、必代受苦。

然則、振十力折伏之威、虐獄率 、摧刀山。施一子慈悲之德、代罪人入鐵城者也。

經云:『若誦 如意輪神咒一遍如上、諸事皆悉得成辨文。」

又云:『假令佛眼墮落大地、無量億劫不還本處、大悲誓願不墮 兩舌。」

又云、「若有今世生、於未來世、誦持此咒、以本願故、 我來其人前、隨所望意、

令滿一切無量大願。若少、若多、不果 遂其悉地者、不得名為如意寶珠大祕密咒文。』

如是、誓願不思議甚深、無量廣大也。金言不誤。利生無疑。仍大眾以伽陀可讚嘆禮拜。

頌曰: 若我誓願大悲中 一人不成二世願 我墮虛妄罪過中 不還本覺捨大悲

世有眾生有所願 念我如意寶輪王 隨其種種所愛樂 無不縱心為如意

南無歸命頂禮大慈大悲大聖如意輪觀世音菩薩

青岸渡寺乃西國三十三番觀音靈場第一番札所

話說,日本統治台灣時期,也將西國三十三觀音信仰傳入,按照成立時間順序:

首先是台北西雲寺到凌雲禪寺開山院的觀音山道路、其二是在新竹十八尖山、

其三是在基隆,如基隆仙洞巖便有西國三十三觀音之第九番與第十番觀音、其四為在宜蘭地區。

關於日本三十三觀音靈場巡禮之起源來自歷史傳說如下:

 在《中山寺來由記》、《谷汲山根元由來記》等書有大略關於三十三所巡禮起源的記載:

養老二年(西元718年),德道上人因病去世,在冥土的入口遇見閻王,

由於眾生所造的罪業而下地獄的眾生眾多。

閻王囑咐他要在日本設立三十三箇所觀音靈場供人們巡禮,讓人們有滅罪的功德。

德道上人因此而獲傳授「起情文」及「三十三寶印」回到現世設立靈場。

但是德道上人所設的靈場卻沒有獲得世間人民的信任,也不普及。

只好等待時機成熟,德道上人就先將閻王所授的寶印收納於攝津國中山寺的石櫃中,

之後有關設立三十三所巡禮就漸漸被遺忘了。

經過270年後,花山法皇在紀伊國那智山齋戒時,觀世音菩薩於熊野化現,

指示花山法皇復興德道上人受託的三十三觀音靈場。

於是花山法皇在中山寺找出寶印,便開始了三十三所靈場巡禮。

由以上的敘述來看,三十三所巡禮之始祖是德道上人,花山法皇為中興傳承,

而三十三所的寺院、堂,都是平安時代前所傳的觀音信仰道場。

靈場一般稱為「札所」,起因於過去的巡禮者希望與觀音結緣,

而將寫有名字與出生地的木製或銅製的札置於寺院堂中之緣故。

札所參拜之後,奉獻寫經與布施的善款,並在納經帳上蓋上寶印。也有以納經札代替寫經的巡禮者。

 

 西國三十三番觀音靈場第一番札所天台宗那智山青岸渡寺之御詠歌:

「補陀洛や 岸打つ波は 三熊野の 那智のお山に ひびく滝津瀬」

觀音菩薩的淨土為依華嚴經乃之南海的一處島,島上有山稱「補怛洛伽(Potalaka)」即光明山 ,

此一信仰與日本的妣國根國=常世國互相結合,成為熊野三山信仰,

浪擊海岸之聲乃參拜熊野三山之稱念觀世音「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及那智大瀑布之聲響徹山林。

關於日本天台宗,近日有台灣出身之大阿闍梨來台傳法,實在是台灣人民之福,

而從阿闍梨得知台密也有《般若理趣經》與完整的修行儀軌,

行者修行此法須發金剛薩埵的大勇猛心,一切眾生具有本來佛性,透過灌頂加持後,

本來佛性就能夠顯現,應該如此深信。此法行者除了壇上修法之外,一切行住坐臥皆應該想為佛的事業,

睡時想諸尊住於月輪之上,入於無念之三密之中。

又在《般若理趣經》中觀自在菩薩即(得)自性清淨法性如來( Sva-bhāva-śuddha),

在藏密之無上瑜伽中,她就是「自心本性清淨(prakṛti-prabhāsvara-citta)」,

當了悟自心本性為清淨時,就知道「自心本性」就是「慈悲的化身觀自在菩薩」,

她以慈悲之眼無礙、不斷地觀看所有眾生。以遍知之眼,超越智性,不落中心和極端,

照見所有現象為無雜染和自光明,就如同反射一般。

她是觀自在菩薩,因為自明(的本初智慧之眼,觀到無生之法性(阿字本不生)的意義。

她是觀自在菩薩,因為以離於能知、所知狀態之淨眼,她見到離念營造的明光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