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神宮遷宮

祭祀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每二十年搬遷一次,這就是「式年遷宮」。

(日本第一女神的寶座靠的還是乳量吧)

每二十年重建神宮一次,將神殿、神社寶物、衣殿、別宮附屬神社、鳥居和屏風等,

所有東西都要從舊神宮搬到新神宮,神靈也要遷往新家。

遷宮周期由天武天皇規定為二十年一次,

其決定根據是,二十年的時間剛好能定下神殿的規模以及神社寶物的基本種類和規格。

第一次遷宮在持統天皇四年(690年),以後大約持續了一千三百年。

最近進行的一次遷宮在平成五年,是第六十一次式年遷宮。

二十年一次,乍聽似乎是相當長的一個時期。

實際上,兩次遷宮的間隔的確需要這麼長的一段時間。

在正宮進行遷宮後還有別宮的遷宮、須提早八年舉行最先的行事山口祭和大本祭(開始採伐木材),

而材料的甄選、技術人員的確定、職責分工的劃分以及預算和計劃的製作等,這些準備則要更早就開始進行。

因此,一次遷宮完畢後,馬上就要進行下一次的遷宮準備了,二十年的件隔只不過一眨眼的功夫。

建築物的耐久年限,遠比二十年要長。所用的木材是最優質的絲柏,

用刨子仔細刨過的木材,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最原色的木料。

木材採伐回來後會分派到全國各地的神社。

從熱田神宮開始,一些知名神社的新神殿陸續開始建造。

建造的新神社完全可以聳立數十年,那裡為什麼要每隔二十年就進行一次遷宮呢?

當然,二十年是古代國家法令規定的一個年限。

至於定下這個年限的最根本原因,應當是考慮到建築與工藝技術的完整傳承,

而二十年是保証完成傳承的一個恰當年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