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地蔵盆(じぞうぼん)

根據日本當地的傳說,比父母先過世的兒童由於背負了不孝子的罪名,

無法自力渡過「三途川」(冥河),只能在「賽の河原」(冥河河灘)=生與死的狹間,

不停地用小石子堆積石塔以洗清罪孽,但每次都在即將完成時,

鬼卒會來搗蛋,把石塔踢毀(<-永劫回歸的苦難。)

所以兒童陰魂永遠無法渡過冥河。

不過地藏菩薩最終仍會來拯救這些兒童陰魂,讓他們平安渡過冥河,跨進冥府。

日本街口路邊的地藏石像正是保佑兒童平安長大的一種土地神,

而日本各地也實際有許多「賽の河原」。

正因為是兒童保佑神,所以「地蔵盆(じぞうぼん)」是兒童節日。

這節日在關東地區不怎麽興盛,關東地區是稻荷神社信仰,

但以京都為中心的關西地區則非常重視此節日。

每個社區都會舉辦各種以兒童為主的活動,

例如清洗地藏石像、在地藏石像堂前掛燈籠獻供品等等。



其中最普遍的傳統儀式是「数珠くり」,就是用一條直徑兩三公尺長的念珠,

大人小孩共同輪流一粒一粒地數念珠,邊數念珠邊在內心祈願。

京都人的風俗是家人若生了小孩,會到當地町內的地藏石像獻燈籠,

燈籠上寫著孩子名字,女孩是紅燈籠,男孩是白燈籠。

而神戶人在「地藏盆」這天有名為「お接待」的習俗,

亦即讓兒童巡遊町內各個地藏石像堂,之後町內人再發糖果餅幹給孩子。

オン カカカ ビサンマエイ ソワカ

OM HA HA HA VISMAYE SVAHA

歸命地藏菩薩威神力加持,成就吉祥。


*女相地藏菩薩=大地母神

地蔵菩薩起源自印度吠陀神話中的地天信仰,因具有養育生長的特質,

最初便是以大地之母的形象出現在世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