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大悲陀羅尼

傳說千光王靜住如來為觀世音菩薩傳授「廣大圓滿無礙大悲陀羅尼」,希望觀世音菩薩持此心咒,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作大利樂。觀世音菩薩受持此大悲陀羅尼(Mahā Karuṇā Dhāranī)後,發出誓願說:「設我當來之世能利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如此發願後,果真頓時身生千手千眼。
大悲陀羅尼又名青頸陀羅尼(Nīlakaṇṭha Dhāranī),所謂青頸(Nīlakaṇṭha)即是濕婆神之別名,諸神攪動乳海欲求甘露,當時溼婆神在海中發現毒壺,惟恐毒害眾生故,濕婆神發大悲心,主動吞下毒壺,因而頸項變為青色,大自在女神烏摩為了替濕婆神解毒而化身為「度母」(Tārā,星瞳母),以雙乳的乳水哺餵濕婆神解毒。

密教中的青頸觀自在之形象則是結合濕婆神與毘濕奴的形象,即三面為慈悲相、獅面、豬面,四臂分別為持寶杖、蓮花、法輪和螺,這些特徵取自毘濕奴;身穿虎皮裙,以黑蛇為神線則取自濕婆神。
又三面四臂的毘濕奴名為那羅延神,其一切能力來源即為蓮華女神Nārāyaṇi。

蓮華女神Nārāyaṇi的形象為四臂手持持寶杖、蓮花、法輪和螺,亦有六臂形象,

青頸陀羅尼(Nīlakaṇṭha Dhāranī)的本質其實就是青頸與那羅延神祗一切的能力之來源也就是Śakti,即是「度母」(Tārā,星瞳母)與蓮華女神Nārāyaṇi,所謂大悲陀羅尼形貌狀相——「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無為心,是無染著心,是空觀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無雜亂心、是無見取心,是無上菩提心」即是二女尊所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