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一陽來復」


今天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寒冬的到來,相對於夏至日是夏至是白昼(ひる)最長,夜晚最短的一天。冬至是夜最長,白昼最短的一日,我國以冬至為「一陽來復」之日,如《尚書大傳》載: 「夏以十三月(孟春建寅之月)為正,以平旦為朔; 殷以十二月(季冬建丑之月)為正,以雞鳴為朔; 周以十一月(仲冬建子之月)為正,以夜半為為朔。」意思是說,夏朝時是以一月為歲首,殷商時是以十一月為歲首 (中國的曆法,自漢武帝以後至清末,皆從夏制)。 十一月是正月,是一年的歲首,其中冬至又是「一陽來復」新的季節之開始, 故此時在習俗上,許願祈求新的一年能更如意、平安、無恙,如《荊楚歲時》記載:「冬至日,作赤豆粥,以禳疫。量日影。」作赤豆粥是因為疫鬼懼紅豆,因此冬至日食紅豆粥,以避疫病。至於量日影,則是因為冬至乃一年日影最長之日,藉此可確定冬至之日,這是古人所謂:「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古代西洋星象學則認為太陽運行到天蠍宮遭天蠍座之尾刺傷,越來越虛弱,夜晚越來越長,天氣也越來越越冷,而至冬至夜晚最長, 又以日本神話的象徵語言來說,冬至就是太陽女神最虛弱的一日,如被梭刺傷之隱入天岩戶的天照大神, 天岩戶神話的一種隱喻就是冬至的太陽女神之死與再生,因此冬至就是太陽女神重生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