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金剛多羅(Vajra-Tārā)

延續:法波羅蜜・法金剛女
金剛界曼荼羅之四波羅蜜菩薩的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她是蓮華部之部母,又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依不空三藏所譯的二卷本《金剛頂一切如來眞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之<金剛界大曼拏囉毘盧遮那一切如來族祕密心地印眞言三昧耶部第三>「唵 嚩日囉 哆囉 紇哩」,嚩日囉 哆囉還原梵語即為「vajra-tārā」乃法波羅蜜之別名,即為金剛度母、金剛多羅、金剛眼女、金剛瞳女。

梵語Tārā有眼睛、眼瞳、明亮的星星,作為形容詞也有「橫越的」、「渡的」意思,因此印度七曜除了太陽與月亮的其他五曜──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被稱為「Tārāgraha」,此梵語由執曜意思的「graha」和「橫越的、正在穿渡的」意思「tārā」所組成,合起來即為「行星」的意思。
在密教《大日經》稱「Tārā」為「Tāriṇī」,此梵語的意思是救度女、濟度女、施予援手幫助他人的女性、施予援手救助他人的女性。這也是密教與印度女神教(Shaktism)對女尊Tārā之稱呼,在金剛頂瑜伽密教之經論儀軌書有時也有以「Tāriṇī」替代「Tārā」稱呼此女尊,因此在中文中「Tārā」也被意譯為「度母」、「救度母」。

金剛救度女
「Tārā」在印度女神教(Shaktism)中乃為十大智慧女尊(Mahāvidyā)之一,梵語「Mahāvidyā」也可意譯為「大明母」,在佛教中佛母般若波羅蜜多(Prajñā-pāramitā)也正是Mahāvidyā(大明母)。女神教的《大薄伽梵往世書》中濕婆(Śiva)對仙人那羅陀(Nārada)開示「大明母(Mahāvidyā)」的崇高與偉大。書中寫道,大自在女神難近母(Durgā)化身為生主Dakṣa的女兒「Satī」,「Satī」日後嫁給「濕婆(Śiva)」,成為「濕婆(Śiva)」的妻子。一日,Dakṣa舉行大祭卻未邀女婿濕婆與女兒Satī參加,Satī雖然未被獲邀,但是她認為自己作為女兒赴父親的祭祀是天經地義的事。於是她猶如一位恭順的印度妻子,低聲下氣而再三請求丈夫允許她去,然而濕婆非但不允許她去,反而對她橫加指責。「Satī」不禁勃然大怒,她嘴唇顫抖,目噴烈焰,猶如劫末(末世)的大火。緊接著,「Satī」又張開巨口,齜出獠牙,放聲狂笑。濕婆嚇得緊閉雙目,觳觫不已,扭過臉去。當濕婆因為恐懼而極其艱難地睜開眼睛時,卻看到一個令他毛骨悚然的形象,只見「Satī」赤身裸體,披頭散髮,吐出舌頭。她具有四臂,體色黝黑,大汗淋漓,骷髏環為頸飾,發出可怕的吼聲。她頭上有一輪新月,頂冠燦若朝陽。就這樣,她的形象怖畏,光芒四射,咆嘯著立于濕婆面前。濕婆驚慌失措,扭頭四處奔逃。「Satī」一心想降伏濕婆,便以十個恐怖形象出現在十方,也就是十尊「大明母(Mahāvidyā)」。無論濕婆逃往哪個方向,都會與一個大怖畏女神遭遇。最後,濕婆逃無可逃而停下腳步,只能閉上眼睛。再度睜開眼時,濕婆看到披頭散髮、怒目圓睜的黑女神立於面前。黑女神告訴驚恐未定的濕婆,自己就是「Satī」。包括「kālī」、「Tārā」、「Ṣoḍaśī」、「 Bhuvaneśvarī」、 「Bhairavī」、 「Chinnamastā」、「Dhūmāvatī」、「Bagalā」、 「Mātaṅgī」、「 Kamalā」等十位女神都是自己的至高形象,她們同時遍及她的其他形象。

  • Tārā(度母):女神教的度母(Tārā)是怖畏的四臂女尊,在攪拌乳海神話中,正是度母(Tārā)治療濕婆所中的劇毒,因此她的形象也被描繪成哺育濕婆的母神,濕婆則成為度母(Tārā)的幼子。根據女神教的《度母密續(Tārā-Tantra)》的記載,度母(Tārā)具有四臂,分別持劍、青蓮華、匕首和缽,她的左腳踏著失去「女神提供能力(即性力)」而成為一副屍體的濕婆,代表「沒有女神,男性神靈只能是無能為力的屍體」。她又笑又怒叱咤摧破一切惡魔的「吽(Hūṃ)」聲,令人聯想到「密教(Śākta Buddhism)」二十一度母的「吽音叱咤度母(Hūṃ-svara-nādinī-Tārā)」,她的褐色髮辮則是由蛇所編成。
  • Ṣoḍaśī(十六歲的少女神):青春美麗的十六歲少女神,又名「Divyrātrī(聖夜母)」。依據《十六歲少女神密續(Ṣoḍaśī-Tantra)》的記載,她被稱為「Tripura Sundarī」,意思是「三城美女」,所謂「三城(Tripura )」指的是「意(Manas)」、「覺(Bodhi)」、「心(Citta)」,在這三界中她是最美麗的女神,也就是圓滿究竟的智慧。她能滿足一切生命慾求,因此名為「愛慾自在女(Kāmeśvarī)」。她的形象如十六歲少女,膚色為金色,三目四臂,手持鈎、杖、弓、箭。另外根據《時間女神往事書(Kālikā-Purāṇa)》的記載,她的形象是赤身裸體,以各種珠寶為裝飾,赤色如硃砂,腹部有三條紋理(美的標誌),她的四隻手臂持有花弓、密續、五支箭、念珠和矛。髮髻上有半月。「密教(Śākta Buddhism)」中的諸尊女尊為十六歲少女形象可說就是從此而來。
  • Bhuvaneśvarī(世界自在主):梵語「Bhuvana」是「萬有存在之世界」、「現實世界」的意思,她是主宰宇宙的女神,宇宙的統治者,她是宇宙之母,整個宇宙就是她的身體,眾生就是她孕育的孩子,她容納整個宇宙,整個宇宙就是她自性開敷的妙蓮華。依據《世界自在主密續(Bhuvaneśvarī-Tantra)》,她的形象是頭戴月冠、豐乳三目,微笑光亮,如旭日東昇,她的四隻手臂,結與願印、鉤、索。
  • Bhairavī(怖畏女):她是濕婆(Śiva)恐怖化身「陪囉嚩(Bhairava)」之一切能力的來源,也就是「性力(śakti)」。在《三城怖畏女密續(Tripurabhairavī-Tantra)》中描述她的形象是面帶微笑,光芒四射,如一千個太陽剛剛升起;她身穿輕紗,頸戴髑髏, 乳房上血跡斑斑;蓮花般的臉上裝飾有三只嗜血的眼睛;以月亮為冠;四支蓮花般的手分別作勝利印、智慧印、與願印、無畏印。 「密教(Śākta Buddhism)」忿怒尊「呬嚕迦(Heruka)」的妻子之形象可說就是源自於此。
  • Chinnamastā(截首女神):「Chinna」的意思為分開,「mastā」則是頭的意思。根據《截首女神密續(Chinnamastā-Tantra)》的記載,她的形象為一手執自己的首級,一手執劍,血從她的脖子斷口處噴出,注入其斷頭口中;其額頭上的裝飾物是盤成結的毒蛇;有三只藍色眼睛,豐滿的乳房裝飾著蓮花,顏色如中國玫瑰;她的腳下踏有愛神迦摩(Kāma)與他的妻羅蒂(Rati),象征著立足於愛慾,也就是男女愛情的本質是對彼此無我的奉獻。在「密教(Śākta Buddhism)」她則被稱為「金剛日女(Vajra-Vairocanī)」。
  • Dhūmāvatī(煙女神):代表憤怒、痛苦、恐懼、疲憊的女神。根據《煙女神密續(Dhūmāvatī-Tantra)》的描述,她以病弱女性的形象出现,活動不休,身披白煙色長袍,頭发散亂,像個寡婦,她的手上拿著揚穀的手箕,其眼神冷酷無情。有時候,她與「Alakṣmī」乃至「Nirṛti」視為同一女神。
  • Bagalāmukhī(腋窩女神):她又名「英勇夜女神(Vīrarātri)」。根據《腋窩女神密續(Bagalāmukhī)》的記載,她身體膚色為藍色,有兩隻手,右手抓著敵人的舌頭,左手持杖擊打那個敵人。
  • Mātaṅgī(摩登伽女神):屬於不可接觸種姓摩登伽人的女神: 或稱「幻惑夜女神(Moharātrī)」。根據《摩登伽女神密續(Mātaṅgī-Tantra)》,摩登伽女神具有龍象之力,被稱為世界之光,她身呈黑色,頭戴花冠,上面有白色新月。她有3隻蓮花眼,坐於寶座之上,光輝四射如藍色蓮花;她的四隻手,分別持鎖、劍、鉤、盾。
  • Kamalā(蓮華女神):Kamalā是蓮華的意思,蓮華象徵「原始胎藏」、「母親的子宮」。 在印度教與佛教經文中蓮華被性隱喻為神聖子宮、陰道, 蓮華是梵文女性陰道的同義詞, 女性陰道柔軟,呈粉紅色且有開口,粉色或淡紅色蓮華的梵文是「Kamalā」,也是蓮華女神Lakṣmī的另一個名字。 梵文「Kamalā」一詞源自詞根「Kama」,其意為愛、渴望、性慾和性交,Kamalā也是女性柔軟、粉色、有開口的陰道的同義詞, 與梵文「Yonī」為同義詞乃為性力(Śakti)女神Pārvatī的象徵, 她是yonī(女陰)也是大自在女王雪山神女(Maheśvarī・Pārvatī)的標誌,因此,在此Kamalā(蓮華女神)乃雪山神女(Pārvatī)的化身。根據《蓮花女神密續(Kamalā-Tantra)》的描述,她身被輕紗, 身體是金色的,因為她在神的河流中沐浴,而這河流是從一個巨大的金色容器中流出的,支撐著金色容器的是四頭大白象,她很喜歡在喜馬拉雅山上的冰雪住所,她的手作施與願印和施無畏印,並持有兩支蓮花。

十尊大明母Mahāvidyā皆為具有四臂之女神,這也是為什麼西藏密教的「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的形象為四臂女尊的原因。

(佛母般若波羅蜜多)
在印度女神教中「Tārā」具有三種形象:「Ugra-Tārā」(救畏怖度母)、Ekajaṭā(一髻母)、 Nīlasarasvatī(藍色辯才女神)。其中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蘇悉第院之三目四臂的一髻羅剎觀音即是印度女神教中「Tārā」之三種形象的Ekajaṭā(一髻母)。
「Tārā」具有明亮的星星的意思,位於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山山區的西姆拉地區的Tārā-devī(多羅女神)寺廟,將「Tārā」奉為星之女神,她在天上「向下觀見」(Avalokita)眾生,給予救護、予以恩惠。

在佛教中「Tārā」是大悲之女尊,乃世間、出世間之有情眾生乃至三世諸如來、一切菩薩摩訶薩之慈母,如不空三藏所譯的<佛說大方廣曼殊室利經>中即說:「多羅大悲者,一切之慈母;天人及藥叉, 無一非子者,故號世間母;及與出世間,觀音大勢至,金剛與善才,文殊須菩提,慈氏與香象,月光無盡意,離垢虛空藏,妙眼及大慧,維摩等菩薩, 皆是多羅子; 亦是般若母,三世諸如來 一切摩訶薩,無一非子者, 皆稱是我母;慈育諸有情,安載如大地。」可知「Tārā」是法界一切眾生之慈母,她也是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生出及養育三世諸佛,一切菩薩摩訶薩之般若母,乃俱足慈悲與智慧的世尊母。

「Tārā」之法門屬於金剛頂瑜伽蓮華部之大悲法,能令金剛頂瑜伽行者即身成佛,如《金剛頂瑜伽多羅菩薩念誦法》說:「我依蓮華相應門,開示多羅大悲法。為令修行三昧者,即能頓證如來位。」
「Tārā」為了救度眾生而普遍面向一切有情,現種種等流身,即如宋代法賢所譯的《佛說聖多羅菩薩經》中佛所宣說多羅菩薩一百八名:「是多羅菩薩,本從阿字生,或生諸行相,不生亦不滅,是相如虛空,虛空性生故, 隨應現本相,相一多無礙,色相現無邊,善寂體純一,常現幻化相,密語真實語,攝大真實理,真實行常行,施於無所畏,寂靜常除恚,離諸怖畏苦,善破煩惱籠,能解三有縛,苦海悉永離,成就法能為,自他俱成就,唯施最上法,總持自在王,亦從總持生,施總持大義,相應大自在,心意具相應,不即相應相,相應相不離,定意常不動,有動皆寂然,常處蓮華座,亦從蓮華生,目淨如青蓮,常為眾生目,清淨最殊妙,慈眼視眾生,佛慧眼無漏,具純一大悲,常發大悲心,常行大悲行,亦從大悲生,常具大悲心,難伏垂悲愍,以悲普遍降,所有苦惱者,除苦令歡喜,法施甘露味,濟苦獲安樂,苦海意清涼,是名自在母,普世為照耀, 妙容熾盛光,眾寶珠髻冠,清淨光圓滿,摩尼真珠飾,髮髻色紺青,螺文相右旋,莊嚴無為體,不善者令善,一切願皆圓,無喻莊嚴身,善意亦善逝,寂靜常安樂,大力如意通,六念具六通,得諸波羅蜜,善說四諦法,開迷大辯才,幻化苦海中, 現行幻化相,持劍破煩惱,弓箭與三叉,鉢致仗及槍,都摩囉爍帝,沒誐囉金剛,種種諸器仗, 觀視所持箭,悉施無所畏,手擲金剛杵,現作無礙通,能伏外敵軍,表剎現幢相,具大智慧力,善破勇猛軍,諸闇煩惱銷,魔冤賊悉破,如日銷昏冥,是為上最勝,善度輪迴海,最上大吉祥,實際住唯真,名聞稱普遍,常施愛敬願,自勝復勝他,歡喜施常行,微妙最善寂,是即如來智,普仰如意珍,戒相具足持,以戒行正道,梵音甚微妙,三世最上音,微妙一響聲,如虛空大藏,善生諸世間,無諍依恃者,三乘為依恃,依行行三乘,解脫三乘教,諸佛依三乘,五面亦五眼,依五智性生,正覺成菩提,即是大正道,一切種種相,殊妙清淨身, 皆隨應現生,照世如宿曜,自能達彼岸,亦善渡他人,隨意化百千,巧攝諸善義,百千福具足,純一化世間,善捨一切財,種種幻化相,世間大自在,吉祥諸天尊,持妙青色蓮,具戒施諸願,樂善常寂靜,大靜慧焰光 諸惡障永除,是一切魔主,度難與安樂,無等平等心,鬪諍悉永除,善離怖畏死,部多主宰母,示作夜叉王,現身為大龍,具百頭千目,百舌大惡相,真實無畏心,勝種具百千,地天善持世,常樂無畏語,疾疫毒永除,殊妙大光明,無垢常清淨,一切世間母,持法利世間,最勝灌頂王,所作皆已辦,具十波羅蜜,十地位常居,藏顯十法乘,十大真實理,住十金剛句,表剎十法成,十智除闇冥,觀世自在眼,具大妙色相,等虛空無邊, 或現五通仙,具戒自在相,離欲身應供,寂靜道常安,正覺所讚揚,是多羅菩薩。」其中阿字的梵字為「」,真言密教解釋此梵字乃能造六大(地水火風空識)之體大,法界曼荼羅之法曼荼羅,為一切法本來不生之實相,不生故不滅,不生不滅,故無始無終,本有常住,本有常住而不生不滅,而為萬有諸法之能照,無量功德具足圓滿,因此「Tārā」依此而能生豬行相,現種種等流身,普遍面向一切有情無餘救度。

(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之佛像)
蓮華部之部母法波羅蜜・法金剛女,在《金剛頂瑜伽金剛薩埵五祕密修行念誦儀軌》的記載,法波羅蜜即為「愛金剛女(Rāga-vajrī)」而表大愛染慈悲;西藏密教的薩迦派第一祖慶喜藏即於初會金剛頂經的注釋說明:「聚集般若波羅蜜多者,即是法金剛女」,法金剛女即是佛母般若波羅蜜多。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俱足慈悲與智慧,因此亦名「Vajra-tārā」(金剛救度女)。
如下圖十二世紀的金剛度母之佛像,印度出土的「Vajra-tārā」也就是金剛度母之佛像為四面八臂之形象,如妙齡十六歲青春洋溢之美麗少女,胸乳豐滿高聳,跏趺坐於八瓣蓮華之中,八隻手臂分別持金剛杵、蓮華、羂鎖、金剛鉤、金剛弓、金剛箭、法螺以及手結期剋印。

在西藏密教中的《妙金剛度母》之修持法亦有記載金剛度母的形象為一面二臂,依西藏密教的密續,金剛度母乃是產生界剛界曼荼羅之佛母。下圖17世紀西藏Chos-dbyings rdo-rje (1604-1674)所造金剛度母之佛像即為一面二臂之妙女像。

如十六歲妙齡少女,胸乳豐滿高聳,一面三目,右手施滿足眾生希求的與願印,左手持蓮華,跏趺坐於蓮華之中,蓮華下有四名天女,與二名向度母敬拜之信徒。

愛金剛女
依唐密祖師不空阿闍黎所譯的《金剛頂瑜伽金剛薩埵五祕密修行念誦儀軌》的記載,法波羅蜜即為「愛金剛」(Rāga-vajrī)」,也就是「愛金剛女(Rāga-vajrī)」,她代表「如蓮體本染不為垢所染,諸慾性亦然,不染離群生」(yathā padmam suraktam tu rāgadoṣair na lipyate/ vāsadoṣair bhave nityam na lipyante jagaddhitāḥ// )。她的愛染(Rāga)就如紅蓮華本來就是「赤紅」(Rāga)出淤泥而不被泥垢所汙染,也就是清淨不被煩惱所汙染,因此能夠利益一切眾生。這即是大愛染慈悲,因此《理趣經釋》說明「愛金剛女(Rāga-vajrī)」代表大悲。
《理趣經》之十七清淨句之「愛縛清淨句是菩薩位」(snehabandhanaviśuddhipadam etad yad uta bodhisattvapadam),對異性的愛與激烈的擁抱,也是清淨菩薩的境界──愛金剛女(Sneha-vajrā);「愛清淨句是菩薩位」(tṛṣṇāviśuddhipadam etad yad uta bodhisattvapadam)男女之愛情,也是清淨菩薩的境界──金剛貪愛女(Vajra-tṛṣṇā);「光明清淨句是菩薩位」(ālokaviśuddhipadam etad yad uta bodhisattvapadam) 心滿意足而閃耀光芒,也是清淨菩薩的境界──秋金剛女(Śarad-vajrī);香清淨句是菩薩位(gandhaviśuddhipadam etad yad uta bodhisattvapadam),女性的體香也是清淨菩薩的境界──香金剛女(Gandha-vajrī)。此四句清淨句所代表的四位女性菩薩,皆是由愛金剛女(Rāga-vajrī)所攝,了義而言,愛金剛女(Rāga-vajrī)=愛金剛女(Sneha-vajrā)=金剛貪愛女(Vajra-tṛṣṇā)=秋金剛女(Śarad-vajrī)=香金剛女(Gandha-vajrī)。

不空三藏在《般若波羅蜜多理趣經大樂不空三昧真實金剛薩埵菩薩等一十七聖大曼茶羅義述一卷》中將梵語「Sneha」譯為「悲愍」,因此愛金剛女(Sneha-vajrā)亦譯名為悲愍金剛女(Sneha-vajrā),《般若波羅蜜多理趣經大樂不空三昧真實金剛薩埵菩薩等一十七聖大曼茶羅義述一卷》說明悲愍金剛女(Sneha-vajrā),以悲愍故,以愛念繩,普縛眾生未至菩提。終不放捨,亦如摩竭大魚吞啗所遇,一入口已更無免者,所以持此摩竭魚幢,而現其愛縛捨離俱幻平等智身。如此等同於愛金剛女(Rāga-vajrī)的悲愍金剛女(Sneha-vajrā)即是持摩竭魚幢,如金剛頂瑜伽金剛薩埵五祕密修行念誦儀軌》所記載的愛金剛女(Rāga-vajrī)持摩竭幢,能淨意識緣慮於淨染有漏心,成妙觀察智。然而在西藏密教中悲愍金剛女(Sneha-vajrā)則是持愛念繩,如下圖左為持摩竭魚幢的愛金剛女(Rāga-vajrī),圖右則是西藏持愛念繩的悲愍金剛女(Sneha-vajrā)。

值得一提的是,在印度女神教中繩索與摩竭魚皆是水女神Varuṇī的象徵,繩索象徵Ṛta,也就是正法(Sad-dharma),蓮華部也正是法部。

(13世紀的Varuṇī之神像,可見繩索與摩竭魚)
至於等同於愛金剛女(Rāga-vajrī)的剛貪愛女(Vajra-tṛṣṇā)即貪愛而得清淨故,遂能以貪而積集一切功德智慧,疾證菩提,由住貪愛性故,所以持悲愍之契,而現其三昧之身。此悲愍之契則為摩竭魚幢,摩竭魚也是慾望之神迦摩的象徵,代表貪愛吞食一切所慾,密教魔竭魚吞噬即隱喻女性以女陰吞噬陽具,唯有對方達到高潮後,才吐出陽具,即以女性對男性之愛來表示「慈悲救度」,令對方證得菩提,可理解其甚深密義。
另一方面,等同於愛金剛女(Rāga-vajrī)的香金剛女(Gandha-vajrī)則是持金剛鎖,令眾生一切散動心止留於金剛界大曼荼羅。 
(手持金剛鎖的香金剛女)
在《金剛頂瑜伽金剛薩埵五祕密修行念誦儀軌》也說明愛金剛女即是多羅(Tārā),梵語Tārā具有眼的意思,因此《金剛頂瑜伽金剛薩埵五祕密修行念誦儀軌》說明她以大悲天眼。觀見遍一切有情身中之如來普賢體(如來藏)不增不減。

《理趣經釋》說明「菩薩摩訶薩得一切如來摧大力魔最勝成就故,即得遍三界自在主成就」為愛金剛女得三摩地,法波羅蜜多即愛金剛女以大愛染慈悲和般若波羅蜜多令眾生於三界得自在。

日本密教的蓮花部(法部)之部母法波羅蜜・法金剛女的密號與種子和真言
《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云:「四菩薩,即金寶法業也。三世一切諸聖賢,生成養育之母。於是印成法界體性中,流出四佛也。」乃四波羅蜜菩薩生出四佛的意義,法波羅蜜生出觀自在王如來與蓮華部之四菩薩──金剛法、金剛利、金剛因、金剛語。
法波羅蜜生出蓮華部族即蓮華部之世界,依《初會金剛頂經 》也就是出生一切如來之大智。這是依金剛法智性、一切如來智慧、大轉輪智、一切如來語輪轉戲論智而展開法部的世界,以她生出四親近菩薩即金剛法、金剛利、金剛因、金剛語來表示,她所出生觀自在如來的蓮華部世界即為「一切如來大智慧」。
真言密教之栂尾祥雲大僧正於《密教思想與生活》開示:『西方乃象徵正智與無限愛的蓮華藏世界, 恰如蓮華生於汙泥而不染污一樣,一切所有物雖呈現千萬差別’, 但悉是自性清淨的生命體。 或於全一體上的微妙觀察而言,即所謂蓮華智之境地。 依此去觀察一切,一切無非是自性清淨之全一體。同時油然而生起「同體大悲」,開展出無限愛之世界。 蓮華藏世界之主即觀自在王如來,結無量光定印,行觀自在三昧而統一精神(心), 觀察活現無限的自性清淨之全一體, 另一方面,於同體大悲上救渡教化一切眾生,表示無限愛之境地。 而微妙觀察此無限的自性清淨之全一體者,就是觀自在菩薩的「金剛法」; 以此妙觀察智,超越種種基於對立觀念之戲論,即文殊菩薩的「金剛利」; 由此無戲論智為基因,將此世界實現為曼荼羅世界的開顯,即曼荼羅的「金剛因」; 而將此境地如實地開演給一切眾生者,即「金剛語」。此四菩薩即觀自在王如來內證展開之四親近。』

蓮花部母法波羅蜜・法金剛女的形象為身呈蓮華之赤肉色,美如天女,胸乳豐滿,著羯磨衣,結定印,上立蓮華,華上有梵篋。她的密號為蓮華金剛、清淨金剛。種子字(hrīḥ),這就是觀照諸法無染一切清淨法門眾色蓮花心明(rāga-adi-nirlepatām avalokayann idam sarava-jagad-viśva-rūpa-padmaṃ nāma hṛdyam abāṣhata)開顯「眾生之心即如蓮體本愛染不為煩惱所污染的秘密」。

(hrīḥ)由『(ha):一切法因不可得,「慾」本清淨』、『(ra):一切法離塵,塵者所謂五塵,亦名能取所取二種執著,「垢」本清淨』、『(ī)一切法自在不可得,「法」本清淨』、『(aḥ):涅槃。由覺悟諸法本不生,「智」本清淨,即般若波羅蜜多清淨』所組成,即「自覺(Hrī)」世界之本性一切清淨,眾生之心亦如蓮體本愛染不為煩惱所污染的真諦。
法波羅蜜・法金剛女的真言:「oṃ dhrama-vajrī hrīḥ」、「oṃ vajra-tārā hrī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