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稱農曆五月為「皋」,傳至日本後,日本即稱陰曆五月為「皐月(さつき)」並且沿用於新曆,稱新曆五月為「皐月(さつき)」。漢字「皐」有「水田」之意,意謂五月開始春耕插秧,日語「さ」則與田植有關,因此「さつき」即田植之月,日本古來於舊曆五月時,便會迎請田神光臨接受祀奉,以祈求該年豐收,插秧之女性稱為「早乙女(さおとめ)」亦源於此。
在《古事記》中五穀與食物之女神「大氣都比賣神」之女若狹那賣神(わかさなめのかみ), 其神名=「わか(年輕)」+「さ(插秧)」 +「な(的)」+「メ(女)」,狹那賣神也就是代表插秧與迎田神祈禱豐收的年輕女性而為「早乙女」(さおとめ)之神。
年輕的少女即蘊含有女性生殖能力也就是產靈(むすひ),因此能令五穀豐穣。
漢字「皋」有以下意義:
(1) 形聲。白形本聲。湖邊的地得日光最早。本義:澤邊地。“臯”爲“皋”的俗字。
(2) 同本義。泛指岸邊,水旁陸地。皋,此字當訓澤邊地也。從白。白者,日未出時,初生微光也。壙野得日光最早,故從白,從本聲。俗字作臯。——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3) 又如:皋渚(水邊地);皋陸(水邊平地);皋隰(水邊低溼地);皋滸(高岸和水邊);皋壤(澤邊窪地);皋蘭(生於水澤邊的蘭草)。
(4) 沼澤。
(5) 又如:皋澤(沼澤地帶);皋藪(水草叢生的沼澤地帶);皋壤(澤邊之地);皋原(沼澤和原野);皋圃(池澤園圃)。
(6) 水田 。耕東皋之沃壤兮。—— 《文選·潘岳·秋興賦》
(7) 高地。
(8) 皋比。。虎皮;古人坐虎皮講學。後因以指講席。
(9) 通“鼓” 。如:皋鼓(大鼓名);皋陶(鼓的木框)。
(10) 通“高” 。如:皋檠(高的燈架);皋門(古時王宮的外門)
(11) 農曆五月的別稱 。如:皋陰(五月的寒氣)。
至於英文5月名稱「May」可能源自羅馬神話豐收繁殖的大地女神「Maia」。 「Maia」的祭典是在每年的5月,人們在5月1日向她獻上祭品 ,據說這也是「May Day」的由來之一。
今天五月一日也恰是農曆四月一日,中國古稱農曆四月為梅月,即是梅子將熟的季節。
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