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盛開之時節的舊曆三月三日為桃之節句,明治改曆後則沿用至新曆,新曆三月三日即成為日本的桃之節句。
古昔在袪除邪氣的桃花盛開時節,日本會舉行將穢轉移至人偶以禊祓之儀式,即「雛流し」。後來這個習俗與平安王朝貴族小女生用人偶嬉戲的「ひなあそび(雛遊)」結合在一起(*雛遊:把被稱為「ひな(雛)」的人偶穿上華麗的服裝,加以供奉)成為雛祭(ひなまつり)的起源。除此之外,奈良平安貴族在三月三日所舉辦的「曲水宴」據說也是雛祭(ひなまつり)的起源。(*曲水宴:這是把小酒杯放在庭園的小河裡,與會者隨川而坐,在杯子流過自己面前之前就得詠出和歌,然後把杯裡的酒一飲而盡。之後會行宴會)而現今會如此盛大擺設「雛人形」,則是在江戶時代才發展出來的。
現代的雛祭(ひなまつり)變成費心地擺設人偶,以祝福小女孩能夠平安健康地長大、 將來有個好姻緣的活動。
女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個桃之節句是「初節句」,得要特別大肆慶祝。在習俗上,通常由母親娘家準備雛人形與相關用品。雛人形的造型採王朝打扮,男雛偶穿著衣冠束帶、女雛偶則穿著十二單。
上圖内裏雛(だいりびな)打扮的艦娘武藏與艦娘大和。武藏為作天皇的男雛打扮,大則作皇后的女雛打扮。一說傳内裏雛(だいりびな)的女雛其實是天照大神、男雛其實是素戔鳴尊這樣的說法,如此女雛才是天皇(女天皇)了,此乃象徵姊弟天安河原誓約生子之神話,生下三女五男神,三女五男神洽對應三人官女與五人囃子,如此說法也令人興味盎然。
通常日本人會在雛祭當天或是雛祭前一晚(稱為宵節句)邊賞玩雛偶、邊享用美食。通常慶祝雛祭的餐點一般來說有紅豆飯、散壽司、白酒跟文蛤湯。 文蛤殼永遠只能配對同一個蛤蠣的另一個殼,不同的文蛤殼絕不會吻合,因此又有貞女不侍二妋的意涵,被認為是代表女性的貞操, 可以為將來招換好姻緣。此外,在「雛祭」還會吃菱餅(菱狀的年糕),或是把菱餅切絲、炸成米果來吃。
菱餅是用紅、白、綠三色的菱形年糕疊在一起,據說這是因為菱形跟心臟的形狀神似。紅色(桃色)代表生命力的桃花、白色代表純淨、綠色則以能袪除厄的艾草製成。 另外還有菱形代表大地,即桃花綻放春天的氣息將冬雪融化成為青翠之草地。「白酒」則是將「桃花」浸入酒飲用,因此又稱「桃花酒」,「桃(もも)」能祓穢及象徵長壽百歲,「百」亦訓「もも」。 桃花作為生命不斷延續的象徵,用來祝福女兒的成長可說是非常適合的花。
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