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摘錄東大寺華嚴學研究所所長、曹洞宗陽谷山龍寶寺住持木村清孝法師對《大方廣佛華嚴經》經題之解釋:
(一)壯麗的意境
經典中,有以主角名字為經題的,如《維摩經》; 有以地名為經題的,如《入楞伽經》;而以象徵性手法,或簡稱法門名稱立為經題的經典也不少,被簡稱為 《華嚴經》的《大方廣佛華嚴經》便是這類型的經典,是相當有美感的經題。
世界知名的版畫家棟方志功(1903-1975)晚年曾說: 「光是華嚴這兩個字,就感受得到它的雄偉。」
確實,這個經題似乎有種力量,讓即使不知道經典內容的人聽到或看到的一瞬間,彷彿在腦海中浮現出壯麗佛土的影像。後代中國乃至東亞的許多佛教徒關注《華嚴經》,誦持並註釋這部經典,一部分原因,就是被這個經題所蘊含的壯麗意境所吸引。
(二) Gaṇḍa-vyūha
然而這個經題,特別是焦點中的「華嚴」,有時也被稱為「佛華嚴」,原本的意思並不容易說明。
我們熟悉的《華嚴經》,也就是漢譯《華嚴經》,根據註釋該經、弘揚其思想的中國唐代華嚴宗門人的說法,《六十華嚴》和《八十華嚴》原本的梵文名為「偉大廣大,佛的,Gaṇḍa-vyūha的經」(Mahā・Vaipulya・Buddha・Gaṇḍa-vyūha・Sutra)。而按照華嚴宗第三祖,集華嚴教學大成的法藏的看法,gaṇḍa是「雜華」之意,vyūha是「嚴飾」,合併為「雜華嚴飾」,簡稱為「華嚴」。
關於這點,法藏還引述與他深交的印度僧侶日照 (613-687)的說法為證:「在西土,有一種叫vyūha的供佛用的法器,這是一種下寬上窄,有六層的器具,以花狀的寶玉裝飾,各層都安放著佛像。」法藏對應《華嚴經》的深奧教義詮釋這個法器的形狀為:「菩薩在各個修行的階段都得以成佛。」(位位成佛)這裡說到的法器,稍後我們還會提到,就這樣,法藏的「gaṇḍa-vyūha」=「雜華嚴飾」=「華嚴」的解釋方式,成為後來東亞漢傳佛教界的正統說法。
然而,「gaṇḍa-vyūha」翻譯成「雜華嚴飾」是否恰當,還是有疑慮。讓我們先來思考一下「雜華嚴飾」的意思。
這個詞中的「嚴飾」,「嚴」與「飾」都是「裝」 飾」的意思,無須討論。但「雜華」則可以有三種解釋:1. 曼陀羅花、2. 沒有名字的花、3. 各式各樣的花。傳統說法大致和中國古書的用法相同,一貫採用了3.的意思,譬喻菩薩實修法門的無量無數。所以,「gaṇḍa-vyūha」解釋為「菩薩們以無量無數的實修法門裝飾佛的世界」。
的確,這個解釋和經典內容相當合適;但從語源方面來說,卻殘留著難以解決的問題。因為將「gaṇḍa」解釋「雜華」,本身就有點牽強。
「gaṇḍa」最常用的意思是:面頰、臉上或是頸部的浮腫,一看就知道用在經題上不大妥當。所以,就要考慮它還有「莖」、「部分」、「節」等意思。這當中,傳統派重視的是「莖」的意思。「莖」和「花」雖不能說沒有關係,但若從「莖」引申,進而譯為「雜華」 則相當牽強。這是傳統解釋最大的問題點。
不過,對應《華嚴經》最後一品〈入法界品〉,名為《Gaṇḍa-vyūha》的梵文本尚存於世。關於《Gaṇḍa-vyūha》經題的諸多解釋中,最有力的是美國 L. Gómez 博士的說法。他採用「gaṇḍa」「節」的意思,將它解釋為「於諸節示現」(vyūha有「示現」 「顯現」之意) ──「節」表現主角善財童子和各個善知識的交流場景,「vyūha」則將這些場景以宗教的意義表現出來。
另外,近年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原實博士,對這個經題提出一個全新的說法。他認為經題很直接地表現出經典戲劇結構之妙:運用顯眼的語詞,巧妙地「連接」 (「gaṇḍa」在文法學上有這個意思)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故事之間的關係,導向最後的大圓滿。
這兩位學者對於《Gaṇḍa-vyūha》,提出了相當具有說服力的說法。但我們還是不能簡單地把任一說法,套用到中國華嚴宗主張的《華嚴經》原名「ganda-vyiha」 上。這是因為《華嚴經》原名的「Gaṇḍa-vyūha」,與在其上的「Buddha」(佛)之間的關係,也就是「Budha ・Gaṇḍa-vyūha」這個詞要如何解釋?如果我們能在「Buddha」和 「ganda-vyūha」之間,補上「聚集」或「移動」的詞語,或許就能表現出經典整體構想了
(三) avataṃsaka
關於《華嚴經》的經題還存在著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根據現存的藏譯《華嚴經》,簡稱《藏譯華嚴》,它的原題並沒有「ganda-vyūha」這個字,而是「 avataṃsaka」這個字。「avataṃsaka」意思是「花的飾物」,也就是用花做的頭冠或耳飾,名副其實為「華嚴」二字。也因此,有人推測《華嚴經》傳到中國,它原本的經題是 「Buddha-avataṃsaka」。只不過,這個推測不足推翻中國佛教界稱該經原題為「Mahā・Vaipulya・Buddha・Gaṇḍa-vyūha・Sutra」(摩訶毗佛略勃陀建拏驃訶修多羅)的事實。
而且《藏譯華嚴》的翻譯者們將「avataṃsaka」視為譬喻性的表現,而譯為「大眾」或「大集會」。這點,大谷大學名譽教授櫻部建博士解釋:「以坐在蓮花上的 佛為中心,於其背後、左右重重無盡排列著無數的佛,成為一個廣大莊嚴的團體 。
關於《華嚴經》的原題,「華嚴」一詞出處有 「gaṇḍa-vyūha」及「avataṃsaka」兩種說法。在中國被譯成「大方廣佛華嚴經」的原委雖不明確,然而就現有證據來看,也不能有什麼新的突破。
(四)原題的意思
身為一個長期修學《華嚴經》的人,我想表達一 下自己的想法。首先,我認為原名應該就是中國傳統說法:「Mahā・Vaipulya・Buddha・Gaṇḍa-vyūha・Sutra」。 《藏譯華嚴》的經題包含「avataṃsaka」的原因,許是譯者們看到《六十華嚴》或《八十華嚴》的原典,無法解釋經題上「gaṇḍa-vyūha」的意思,又考慮到「vyūha」有「裝飾」的意思,因此將它改為「avataṃsaka」也不一定。而且《藏譯華嚴》有多處修改、增添的部分,比方說第十一品的<如來華嚴品>新加上的部分,便是很明顯的證據。
其次,「gaṇḍa-vyūha」原本的意思,下面純粹是我個人的推測,至少有兩種可能。
第一,「gaṇḍa」被當作複合詞的時候,有「最上的」 的意思,而「vyūha」則有「遠離」的意思。因此,「Buddha・Gaṇḍa-vyūha」就有「佛陀最上的遠離」的意思──釋尊遠離迷惘,實現究竟開悟,成為盧舍那佛──這是《華嚴經》的立場的一種表現 。
第二,「gaṇḍa」同樣當作「最上的」,而將「vyūha」 以宗教的意味解釋為「顯現」。如此,「Buddha・Gaṇḍa-vyūha」就成為「佛陀最上的顯現」,代表盧舍那佛廣大無邊的應化身。先前我們介紹日照談到法器「vyūha」 形狀及它包含的意思,都是立於這個解釋角度,表現佛陀應現在各方世界的。
不論如何,《華嚴經》原題的意思,由於漢譯各版本的經題造成固有印象,中國華嚴宗完成詮釋理論經題固定為「描繪偉大(大)端正(方)廣大(廣)的佛的世界(佛)中,菩薩們以各種法門的花(華)裝飾(嚴)的經典」,意義之深遠不容否認。這是一種相當有趣的宗教文化現象。
另外,經題中的「方廣」是梵文「vaipulya」的漢譯,當然華嚴宗的門人都知道,但就像前面的略稱一樣,他們故意把「方」與「廣」兩字拆解開來解釋,這 讓我們再一次體會到中國象形文字的力量,以及中國人對訓詁的愛好。
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