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蔭年參拜大流行
日本的神社雖多,但以受歡迎的程度而言,極少有神社能與祭祀太陽女神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相提並論。尤其每逢二十年一度的式年遷宮之際,參拜人數更是會暴增。以最近的例子而言,平成二十五年(2013年)的式年遷宮,總共吸引了超過一千四百萬人前往參拜。 當然,參拜人數暴增的情況,並非只發生在式年遷宮那一年。例如在江戶時代,也曾有過參拜伊勢神宮的百姓週期性暴增的現象,稱之為「蔭年參拜」。 為什麼江戶時代的伊勢神宮會發生這樣的現象?以下將回顧伊勢神宮的歷史,探討背後的緣由。
◉伊勢信仰的擴大
伊勢神宮是一座相當特別的神社,祀神為天皇家的祖先天照大神,她也就是「皇祖神(すめみおやのかみ)」。雖然是神社,但正式在日本,一般若單獨提到「神宮」二字,指的就是伊勢神宮。
伊勢神宮所祭祀的太陽女神天照大神,她位居八百萬神中的最高位乃日本的最高神,更是全日本各町村中所有氏神的總領袖,也就是日本國民的「總氏神」。
因此,以天皇為頂點的朝廷、公家,在古代會對伊勢神宮提供相當龐大的經濟援助,甚至賜與神田及神戶。所謂的神田、神戶,指的是神社所掌控的田地及百姓。從神田徵收來的年貢,亦是伊勢神宮的經濟來源之一。
但是到了平安時代中期之後,追求成為律令國家的朝廷因武士的崛起而式微,伊勢神宮不再能享有充分的經濟援助,原本擁有的神田也遭武士奪走,更是讓伊勢神宮陷入了經濟窘迫的局面。
伊勢神宮明白不能再光是仰賴朝廷,只好另尋可以作為經濟基礎的收入來源,最後便轉為仰賴取代朝廷成為新興勢力的武士階級。
武士最關心的事情,就是能不能打勝仗。一旦在戰場上敗北,不僅會失去所有財產,往往還會丟掉性命。伊勢神宮相當明白武士的這種心理,因此打算藉由為武士祝禱打勝仗,來開啟新的收入來源。
只要為武士祝禱克敵制勝,他們就會獻納土地或財物。當然,如果接受祝禱的武士真的打了勝仗,為了還願又會獻納更多的祭品。伊勢神宮就這樣藉由祝禱打勝仗,獲得了廣大武士的信仰。
鎌倉幕府所在的鎌倉距離伊勢較遠,所以不曾有將軍前往伊勢神宮參拜。但是進入室町幕府的時代後,幕府位在京都,距離伊勢近得多,因此包含著名的足利義滿將軍在内,許多將軍都曾親自前往伊勢神宮參拜。連身為武士領袖的將軍都前往參拜,底下的武士們當然也就趨之若鶩。
另一方面,伊勢神宮在庶民之間也擁有越來越多信徒。庶民百姓最關心的事情不是打勝仗,而是生意興隆、闔家平安之類的現實利益。儘管嘗試藉由擴大祝禱的範圍來贏得更多百姓的信仰,但光靠伊勢神宮本身畢竟難以收到太大的成效。
此時在各地宣揚參拜伊勢神宮的「御師」,便發揮了極大的效果。這些居中仲介的御師們,可說是擴大伊勢信仰的最大功臣,以下將介紹其實際的活動内容。
◉三大蔭年參拜
進入江戶時代後,參拜伊勢神宮的活動爆發了大規模的流行,形成名為「蔭年參拜」的社會現象,或許因為江戶時代是泰平盛世,出外旅行不再像從前那麼危險,所以才會發生這 樣的現象吧。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就是每隔約六十年發生一次的狂熱參拜風潮,稱為蔭年參拜。這個風潮前後共發生過三次,所以合稱三大蔭年參拜。
第一次的風潮發生在寶永二年(1705年),是從京都的宇治興起。那一年的閏四月,許多孩子在沒有告知雙親的情況下,三三兩兩結伴前往伊勢參拜,後來連大人也跟著開始這麼做,終於發展成狂熱的群眾參拜活動,包含大坂、奈良在内,整個畿內(按:鄰近京都的諸國)一帶的百姓彷彿都陷入了瘋狂。根據居住在伊勢松坂的國學家本居宣長所著的《玉勝間》一書記載,那一年光是從四月上旬到五月二十九日,就有三百六十二萬人到神宮參拜。
當時的參拜模式稱為「拔參」(按:「拔」為擅自離開、溜走之意)。許多人像得了傳染病一樣,從團體性的日常生活中脫身,未經雙親或雇主的同意,爭相前往伊勢參拜。 對當時的人而言,這個風潮就像是個不解之謎,只能以不可思議來形容。到底神宮為何會爆發如此瘋狂的大流行?
可以推想出的原因,就是對伊勢神宮的信仰在庶民之間已相當普及。當時有很多人認為得到女神的庇佑而治好了病或獲得意外之喜,為了對太陽女神天照大神還願而啟程前往伊勢神宮參拜。伊勢神宮的主祭神太陽女神天照大神祗靈驗神力就這麼一傳十、十傳百,參拜的人數也就如滾雪球一般迅速擴大。為了不落人後、希望自己也得到神宮之女神的庇佑,許多人可能心血來潮就臨時決定加入參拜的行列。
此外還有兩點理由。第一,當時庶民若要出遠門旅行,必須攜帶「往來手形」。手形即證明文件之意,往來手形就像是旅行許可證兼身分證。但若是要前往伊勢神宮參拜,依慣例並不需要取得往來手形。
第二,前往伊勢神宮參拜幾乎不必花旅費(餐費)。當時有個習俗,前往伊勢參拜的旅人沿途能受到百姓免費供應食宿,因此就算身無分文也能前往伊勢參拜。這亦是伊勢參拜流的旅行的主因之一。
第二次「蔭年參拜」的風潮發生在明和八年(1771年)。這次是從京都周邊的婦女及孩童們的「拔參」開始引發流行。與前一次相比,這一次的風潮有兩個特徵:第一是以町、 村或親友同伴為單位的參拜團體增加了,這些都是由伊勢講所分化出來的小團 體;第二則是傳說從天上降下了伊勢神宮的護符,更是讓群眾參拜的熱潮攀升到最高點。
參拜者要進入伊勢神宮,必須先渡過一條名為宮川的河流。據說那一年從四月到八月九日,渡過宮川的人數多達兩百零七萬七千四百五十人。
到了文政十三年(1830年)的第三次風潮,更是「蔭年參拜」風潮中規模最大的一 次。引發流行的契機,是源自於三月在四國的阿波興起的「拔參」。
據說這一年從三月底到八月九日,渡過宮川的人數多達四百八十六萬人,而且有很多人連衣服都沒有換,只穿著日常的服裝就加入了遠行參拜的行列。當時日本的總人口約三千萬人,算起來,每六人就有一人前往伊勢參拜。
◉御師及伊勢講所扮演的角色
百姓爭相參拜伊勢神宮的現象,並非僅發生在蔭年。江戶時代不論任何時期,參拜伊勢神宮的旅人總是絡繹不絕。這些參拜者絕大部分是當時佔了全日本人口九成以上的町人、農民之類的庶民。出版於江戶時代中期寶曆十三年(1763年)的《伊勢道中細見記》寫道,參拜伊勢神宮是為了祈求闔家平安、實現各種心願。由此可知,當時的人普遍認為祭祀太陽女神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是一座能夠庇佑現實利益、實現庶民心願的神社。
從這一點可看出伊勢神宮已經克服了時代的困境,在庶民之間成功獲得了廣大的信眾。 但正如同前文所述,「御師」在這樣的現象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事實上不僅是伊勢神宮,御師對於神社信仰圈的擴大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而伊勢御師的活動範圍更幾乎遍及日本全國各地。
御師是可以執行祝禱儀式的神職,但並非神社内部的職務,反而像是一種「代理商」,其不僅以仲介的身分安排百姓至神社參拜,還以自己的家作為「宿坊 」,供參拜者住宿。
伊勢神宮分為內宮及外宮。根據紀錄,内宮的御師有一百五十家,外宮的御師在享保九 年(1724年)時則共有六百一十五家。每個御師都有許多由自己負責的「講」,以伊勢御師為例,每個「講」的成員各多達數百戶,有些勢力較大的御師,負責的戶數算起來可能多 達十萬至三十萬戶,這是其他神社完全無法比擬的規模。
所謂的「講」,是由一群擁有共同信仰(可能是神社、寺院、靈山或靈場)的人所組成的團體,而「伊勢講」,就是由一群虔誠信奉伊勢神宮的人所組成的。日本全國各地都有許多不同的「講」,其中負責推廣與組織的人物就是御師。
譬如負責某個伊勢講的御師,會不斷鼓勵講員參拜伊勢神宮,而且當講員決定前往參拜時,還會負責安排住宿及嚮導。除此之外,御師也會相當熱心地招募新的信徒。
御師及手下會經常在自己負責的伊勢講所在地周邊來回遊走,發放印著「天照皇大宮」或「豐受大神宮」等字樣的護符(稱為「御祓札」),並以「初穗料」的名義收取金錢。因此負責的戶數越多,能夠得到的「初穗料」就越可觀,御師當然也就會竭盡所能地招募新信徒。
御師及手下在拜訪負責地區的講員時,通常會帶上一些伴手禮。這些伴手禮大多是日用食品雜貨,例如茶葉、柴魚乾、青海苔、乾鮑魚片、扇子、筷子等等。如果對象是婦女,則可能會帶一些伊勢特產的化妝用白粉。婦女們拿到這樣的禮物,一定會產生想到伊勢參拜神宮的念頭,這種行銷手法實在相當高明。
如果對象是農民,御師所帶的伴手禮就會是相當於月曆的《伊勢曆》,這對農民的幫助很大。在約十八世紀初的江戶中期,《伊勢曆》共印了兩百萬本以上,可說是當時的暢銷書,月曆這種工具是庶民百姓本來就需要的,而當時各種曆書之中,又以包含許多農耕知識 的《伊勢曆》的發行量最大。只有參加伊勢講的人,才能得到《伊勢曆》,這可說是專屬講員們的贈品。
站在伊勢神宮的立場來看,御師就類似業務或行銷人員。他們總是站在信仰的最前線,盡一己之力推廣伊勢神宮。但御師的活動還是要靠伊勢講以組織的力量給予支持。講元 (按:講的負責人)除了必須徵收及管理參拜伊勢神宮用的公積金之外,還必須與御師保持聯絡,並且把自宅提供給來自伊勢的御師及手下當作臨時的住處,在背後為御師的活動提供各種協助。
◉參拜伊勢神宮形成流行的理由
「御師」與「伊勢講」就如同推車的兩個輪子,共同協助伊勢神宮將其信仰推廣至日本各地。事實,這樣的制度正是「伊勢參拜」在整個江戶時期都能維持盛況的最大理由。光是伊勢講的人數遠超越其他講的人數,便已說明了一切。
伊勢神宮為全國神社之首,且擁有全日本總氏神的地位,這當然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素。 但如果沒有御師們以其行銷手法在庶民間大力推廣,相信不會出現像「蔭年參拜」這種狂熱的全民現象。御師,以及御師所建立的伊勢講,正是參拜伊勢神宮爆發流行的最大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