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一心寺第三番・觀世音菩薩~加賀美 玲~


一心寺「三十三観音さま企劃」之第三番観音さま,由繪師倉田理音所造之「第三番観音~加賀美 玲~」,她的姓名「加賀美 玲」讀作「かがみ れい」。

「かが」有光耀、輝煌的意思, 「み」則是「見」或「身」的意思,所以她的姓「かがみ」可解釋為「照見」與「光明身」,又「かがみ」也是日文漢字「鏡」的訓讀,在神道中,「八咫鏡」也是作為太陽女天照大神的御神體。「れい」是「玲、零、靈、孁、麗.....」等漢字的音讀,漢字「玲」有 「玉器響聲」、「明亮或美好的樣子」。漢字 「玲」作為「玉器響聲」的意思,日本神道即有搖響玉以振魂之儀式「ふるべ、ゆらゆらとふるべ」以清脆之響聲祓除厄穢,所謂「振魂」亦是「鎮魂」,洗滌憂愁淨化煩惱,安定心神,恢復生命力。

「一心寺之第三番観音・玲ちゃん」擅長祓除憂愁煩惱,令眾生有情能「心魂天晴」,祓除憂愁煩惱的心神就如太陽女神天照大神出天岩戶光耀輝煌,《古語拾遺》記載太陽女神從岩戶出來之後「當此之時,上天初晴,眾俱相見,面皆明白。 伸手歌舞。 相與稱曰:「阿波禮(あはれ)。【言天晴也。】」此即「天晴れ(あっぱれ)」之由來。

一心寺之第三番観音・玲ちゃん比起一心寺之第一番観音かのんちゃん和第二番観音ふくちゃん,乳房更為豐滿,賞心悅目而心曠神怡。玲ちゃん身穿如朗朗青空的藍色振袖,玲ちゃん最喜歡的顏色就是青色。在密教《大日經》中「青色」代表六大的「空大(虛空)」與「大空三昧」,如清澄無垢的青空般自在無礙,觀音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破一切煩惱障礙,度一切苦厄而得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