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Cāmuṇḍā、Kālī、Vārāhī


    在大悲胎藏生曼荼羅最外院有「七母天(Sapta Mātṝkās)」,在《大日經》視為焰摩天(Yama)之眷屬又稱「焰摩七母天」,在金剛頂瑜伽密教的《理趣經》則將七母天視為「大黑天(Mahākāla)」之眷屬。依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最外院的「七母天」列有「怒女神(Cāmuṇḍā)」、「遍入女神(Vaiṣṇavī)」、「自在女神(Raudrī)」、「夜摩女神(Yamī)」、「梵女神(Brāhmī)」、「童女神(Kaumārī)」、「帝釋女神(Indrī)」,又「俱肥羅女(Kauverī)」有時也被列為七母天之一,在金剛頂瑜伽密教的《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則列有「八母天(Aśṭa-Mātṝkās)」依序如下:「自在女神(Raudrī)」、「梵女神(Brāhmī)」、「遍入女神(Vaiṣṇavī)」、「童女神(Kaumārī)」、「白女神(Gaurī)」、「大時母(Mahākālī)」、「多聞女神(Vaiśravaṇī)」、「夜叉女(Yakṣī)」,其中「俱肥羅女(Kauverī)」與「多聞女神(Vaiśravaṇī)」為同一女神,「怒女神(Cāmuṇḍā)」與「大時母(Mahākālī)」則也有視為同一女神之一說,在金剛頂瑜伽密教初會《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大教王經》<降三世品>中「怒女神(Cāmuṇḍā)」受灌頂名為「金剛時母(Vajra-kālī)」。

    這些女神在『女神教(Shaktism)』為「本初最高性力(Ādi Parāśakti)」的化現而為諸神的一切能力與力量之來源,如「自在女神(Raudrī)」就是「雪山神女(Pārvatī)」,她就是「濕婆(Śiva)」的「性力(śakti)」即一切能力與力量之來源,「濕婆(Śiva)」沒有她則如一副屍體一樣無能為力,同理「遍入女神(Vaiṣṇavī)」即『Nārāyaṇī』也就是「Śrī-Lakṣmī」乃「毘濕奴(Viṣṇu)」的「性力(śakti)」、「梵女神(Brāhmī)」即為「梵神(Brahmā)」的「性力(śakti)」、「帝釋女神(Indrī)」即因陀神(Indra)的「性力(śakti)」、「童女神(Kaumārī)」即「戰神(kumāra)」的「性力(śakti)」、「夜摩女神(Yamī)」即她的兄長焰摩天(Yama)的「性力(śakti)」、「怒女神(Cāmuṇḍā)」是「大黑天(Mahākāla)」的「性力(śakti)」或是「焰摩天(Yama)」的「性力(śakti)」則她亦等同「夜摩女神(Yamī)」。

    在日本密教的現圖大悲胎藏生曼圖羅中,「怒女神(Cāmuṇḍā)」視為七母天之首,她被描繪成豬頭(赤黑色)人身(赤色), 不著衣,戴寶冠,右手仰持器皿, 左手握拳置於腰,面向左方,顯然將她與「亥母(Vārāhī)」搞混,反到是藏密的「金剛亥母(Vajravārārī)」之形象貼近『女神教(Shaktism)』的「怒女神(Cāmuṇḍā)」,只是膚色不同,「怒女神(Cāmuṇḍā)」的膚色為「暗藍色」,「金剛亥母(VajraVārāhī)」的膚色則為「赤色」。

    在『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的榮光(Devi Mahatmya)》記載「難近母(Durgā)」面對阿修羅「Cānda」與 「Muṇda」率領之惡魔大軍而怒容皺眉(Bhrukuṭi),從中出現佈畏大女神「時母(kālī)」,摧破一切魔障的「時母(kālī)」的成功斬下「Cānda」與 「Muṇda」的頭顱消滅惡魔後,「難近母(Durgā)」對「時母(kālī)」說:『由於妳誅滅了「Cānda」和「Muṇda」,此後世人將稱妳為「Cānda」和「Muṇda」的誅滅者-「Cāmuṇḍā(Cāmuṇḍī)」。』從這處記載即知「怒女神(Cāmuṇḍā)」乃「時母(kālī)」的別名而為同一女神,作為消滅一切鬼魅之女神又名為「Sarvabhūtadamanī」,大悲胎藏生曼荼羅觀音院之『毘俱胝觀音(Bhrukuṭi)』亦源自「時母(kālī)」而大力威猛,摧破一切魔障。

(Namaḥ samanta-buddhānaṃ sarva-bhaya-trāsani hūṃ hūṃ sphāṭaya svāhā
歸命普遍諸佛,震驚一切兇惡者之女尊啊!怖畏、怖畏,汝破碎吧,汝當摧破一切魔障!)
    在金剛頂瑜伽密教初會《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大教王經》<降三世品>中「怒女神(Cāmuṇḍā)」受灌頂名為「金剛時母(Vajra-kālī)」也是將此二女神視為同一女神,並且「金剛時母(Vajra-kālī)」在一切如來事業不空世界(即羯摩部世界)的「金剛護菩薩」之位而難敵大精進,即勇猛銳不可擋的「金剛時母(Vajra-kālī)」菩薩。

    在『女神教(Shaktism)』中「怒女神(Cāmuṇḍā)」或是「時母(Kālī)」的坐騎是「野干(śṛgāla)」,又印度傳說Kṛṣṇa出生的當晚,女神難近母(Durgā)化身為「野干(śṛgāla)」將他從惡魔手中救出,在日本密教中將「野干」等同「狐」,而為「荼吉尼天(Dākinī)」之坐騎乃至化身,日本還將乘狐的荼吉尼天稱為「辰狐王菩薩」乃為手持金剛智劍與如意寶珠的美麗天女形象。

    『女神教(Shaktism)』的「時母(Kālī)」是兼具二元特點的女神,她既性感又恐怖,多產與毀滅,在「時母(Kālī)」身上有賜予生命、養育生命的母性原理,也有摧破一切邪惡的毀滅性能量,在每個時代之末期,此時正義不彰,民不聊生,黑暗壟罩整個世間,這時「時母(Kālī)」就會出現,摧破一切魔障,她是時間的化身,也是時間的毀滅者,擁有解脫愚痴無明的「大明(Mahāvidyā)」,也就是令眾生達到「最高認識境界」的神聖智慧。

    『女神教(Shaktism)』作為大智慧女神(Mahāvidyā),她有包括「度母(Tārā)」、「蓮華女神(Kamalā)」等其他九種化身,在『女神教(Shaktism)』的《瑜伽母密續(Yoginī Tantra)》以「時母(Kālī)」為本尊而為「宇宙之母」,即宇宙是由「時(Kālī)」所出生,在『女神教(Shaktism)』的《大薄伽梵往事書》中濕婆神皈依自己的愛妻Pārvatī,並且向前來求法的那羅陀仙人開示:「時母(Kālī)」是至高女神,具至善的圓滿性,是殊勝智慧的發端,無所不在。她住於每一微粒(六大之元素)之中,獨立存在,是至高的性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西藏密教的《瑜伽母密續(Yoginī Tantra)》則以「金剛亥母(Vajravārāhī)」為本尊,也是以「智慧」為主的無上瑜伽法,「金剛亥母(VajraVārāhī)」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