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五指與五輪

在明代章回小說《西遊記》中,如來佛以手掌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聯山,名喚五行山,將齊天大聖孫悟空壓在山下,在五行山上還貼有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唄咪吽(Oṃ Maṇi Padme Hūṃ)」之咒符,令齊天大聖孫悟空縱有七十二變之廣大神通也逃不出去。

這就是熱門手遊FGO的玄奘三藏之對軍・對城寶具『五行山・釈迦如来掌(ごぎょうさんしゃかにょらいしょう)』之典故由來,然而若依唐代密較之《大日經疏》、《攝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入蓮華胎藏海會悲生曼荼羅廣大念誦儀軌》所記載,五指自然不是對應道教之五行而是對應「五輪(五大)」即地、水、火、風、空,如下圖:

大拇指對應空輪(空大),種子字(kha),即「知「空(Kha)」等虛空(Ākāśa)」;食指對應風輪(風大),種子字(ha)即大風「吹動(Hara)」或是「行為」是導致結果之「因緣(Hetu)」,所以在金剛頂瑜伽密教中,羯磨部(事業部)即屬於風大;中指對應火輪(火大),種子字(ra),即燒盡一切「塵垢(Rajas)」;無名指對應水輪(水大),種子字(va),即水流如言語,亦是源於辯才天之別名「語言(Vāc)」,話說無名指戴婚戒亦表『誓言』與『約定』;小指對應地輪(地大),種子字為,即「地」表根本、本初而為「(a)」字本不生。

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唄咪吽(Oṃ Maṇi Padme Hūṃ)」中的 『Maṇi-Padme』即『Mani padmā』的呼格(vocative),依金剛頂瑜伽密教「Maṇi-Padmā(蓮華摩尼、蓮華妙寶)」即為觀音母白衣觀音之別名,所以『Oṃ Maṇi Padme Hūṃ』乃歸命並呼喊別名蓮華摩尼寶的觀音母白衣觀音,她即為「一切本母(sarvamātṛkā)」,五指代表五大而相應五輪種子字結合六字大明咒,恰好就是唐密祖師不空阿闍黎翻譯的《如意寶珠轉輪祕密現身成佛金輪呪王經》的『有情決定成佛真言』:『oṃ a vaṃ raṃ haṃ khaṃ maṇi-padme hūṃ』,只是五輪種子字中水火風空之種子字皆加上了「大空點(ṃ)」。了解此密意也難怪齊天大聖孫悟空無法脫出,但也因此註定(授記)孫悟空最終將功德圓滿成佛而名為「鬥戰勝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