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息災吉祥主-白衣觀音

 
息災吉祥主
依日本密教之密法法本所記載蓮華部母「白衣觀音(Pāndara vāsinī)」也是「星曜主(Graheśvarī、Nakṣatreśvarī)」,如東密僧人賴瑜(1226年~1304年)所撰《祕鈔問答》即說明白衣觀世音是主宰一切星曜之主,十二宮、二十八星宿皆為白衣觀音之眷屬, 蓮花部聖衆并一切星宿恭敬圍遶觀音母白衣觀音,日本密教之台密(天台密教)僧人澄豪(1049年~1133年)所撰的密教法本《總持抄》解釋了白衣觀音為諸星主之理,月月諸星宿為她的眷屬而圍繞於她,如佛教世界觀日月繞須彌山旋轉一樣,又日表菩提而月表涅槃乃為白衣觀音的悲智二德,她行於蒼空,利益一切有情與非有情,即以日月精成諸宿曜來饒益衆生。蓮華部母白衣觀音菩薩初發心時直觀自心實相不由他悟即成自然覺之時,即具法界悉輪圓之德,觀音母菩薩能證星宿圍繞,日表大悲胎藏法之「理」 而月表金剛界之「智」,又白衣觀音之白衣代表子宮孕育胎兒所覆身之胎衣,一切衆生本有之時,皆皆悉依胞衣禦寒温除毒氣,不壞肉身。成立大悲胎藏法五如來之五轉,成佛之時爲天蓋,一切衆生現身衣服等。又作為禦風擋雨之舍宅,一切草木等為覆身物,皆此胞衣的象徵,即白衣觀音慈悲平等覆披法界,而遍照慈悲,不二親護之輪圓萬徳。
唐密一行(683年~727年)所撰《宿曜儀軌》記載的「九曜息災大白衣觀音陀羅尼」的本尊即為「白衣觀音(Pāndara vāsinī)」,此陀羅尼又名「能吉祥真言」令一切災難自然消散,一切曜不吉祥誦,此真言成能吉祥,九曜息災大白衣觀音陀羅尼:『Namaḥ padmāvatī śvānī khāhī svāhā』,又東密以白衣觀音真言:『(oṃ śvete śvete pāṇḍara-vāsinī svāhā)』取代一行所撰《宿曜儀軌》之「九曜息災大白衣觀音陀羅尼」而能除災禍不祥疾疫、壽獲色力増長壽命長遠、一切災自然消滅、一切曜不祥成吉祥,白衣觀音因此又名除災觀音、能吉祥觀音,是令一切苦難消失,息滅一切災難,轉不吉為吉祥的『息災吉祥主(śāntika-śrīśvarī)』。

 白衣觀音真言:『(namaḥ samanta-buddhānāṃ tathāgata-viṣaya-sambhave padma-mālini svāhā』 。「namaḥ samanta-buddhānāṃ」即歸命普遍諸佛,「tathāgata-viṣaya-sambhave」即如來境界出生,白衣觀音能出生諸佛之法身,「padma-mālini」即蓮華鬘,白衣觀衣以一切如來功德為髮鬘莊嚴自身,又以蓮華為名即是白衣觀音所處之處,又台密的密法修行書《行林抄》如此解釋此白衣觀音真言:『此是蓮花部母。白是本淨菩提心。蓮花種子所含藏處,萬徳莊嚴。從此出生故以爲名。初云。怛他蘖多尾灑野,是 如來境界,以最初多字爲眞言體,如於心實 相。即是本淨菩提心。次句云,三婆吠是從生義。謂從彼如來境界生也。末句云,鉢納摩 二合 是蓮花。摩里𩕳是鬘,鬘謂結集衆花以爲 嚴飾,即蓮花部衆多眷屬之義,此又轉釋前句,誰從如來境界生耶?謂蓮花鬘從彼而生。 故爲蓮花母。又此白處是本淨菩提心三昧,故,作女天形』。 額外一提,華人信仰白衣觀音為送子觀音,日本天台密教的圓珍阿闍黎(814年 - 891年)於《入眞言門住如實見講演法華略儀》即說明<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所云:「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即白衣觀世音之示現,並以《大日經疏》解釋白衣觀音乃如來境界所生,她即能生諸佛功德以為莊嚴法身,以此能生福德端正男女而成為向所她祈求的婦女之子。

『繫蓮華鬘女(Padma-mālini)』也是蓮華部母白衣觀音的別名,蓮華鬘即『殊勝功德鬘(Śrīmālā)」,依如來法教的「依德立名」的意義說:『鬘』指種種功德,白衣觀音即以一切如來功德為髮鬘莊嚴自身,又《不思議解脫經》說『深心即是華鬘』又說『深心即是淨土』,此深心就是眾生本有的「般若波羅蜜多心(Prajñāpāramitā Hṛdaya)」,又《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以菩薩大行的因華,莊嚴無上的菩提果。如來藏內的如來法身是一切眾生所具有的,但因沒有功德莊嚴,因此法身不能從如來藏出生(即顯現法身),菩薩發菩提心,修自利利他的妙法蓮華一乘行,即是以功德莊嚴一乘之菩提果,意即出生一切如來的『觀音母白衣觀音』。
一切蓮華部母心真言:『(oṃ mahā Śrīye svāhā )』即「歸命大吉祥天女成就」大吉祥(MahāŚrī)天女也是白衣觀音的化身,因此,日本密教信仰的諸星王『妙見(Sudṛṣṭi) 』菩薩的形象,如靈巖寺的木造妙見菩薩像即是大吉祥天女的模樣,左手當心持如意寶,右手作與願印,而其實唐密祖師不空阿闍黎所譯的《菩提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則記載「畫白衣觀自在,以蓮花鬘莊嚴其身, 以寶繒角絡披,右手把真多摩尼寶,第二手施願,此菩薩是蓮花族母,應於蓮花上坐 」,白衣觀音即有與吉祥天女同樣右手持如意寶,左手結與願印之形象。

白衣觀音密號為『離垢金剛(Vimalā-Vajrī)』即如《理趣經》所云『如蓮體本染,不為垢所染, 諸慾性亦然,不染利群生, 大慾得清淨,大安樂富饒,三界得自在,能作堅固利』,『離垢金剛(Vimalā-Vajrī)』在金剛頂瑜伽密教中也為『愛金剛女』之別名,代表「以愛情來調伏煩惱而得不可思議的清淨解脫」。
額外一提,如《大唐西域記・健馱羅國》之記載,『Vimalā』也為大自在天女烏摩(Maheśvarī・Umā)之別名,又日本佛教學者織田德能所編之《佛學大辭典》又記載「Vimalā」亦為女陰的含意,這即是大自在天女烏摩(Maheśvarī・Umā)以「Yoni(女陰)」為象徵的意思,也代表男女愛情本為清淨離垢的意思(這比起佛教顯教主張男女愛情都是孽障的厭世思想更合乎現實世界的價值),又密教也以蓮華作為女陰的象徵,在印度宗教文化中,蓮華代表了水生植物的總體結構:『根在水下,象徵一切生命來源於水; 葉子鋪在水面上,代表大地。從大地和水中長出美麗的花朵,結出果實。 蓮華也象徵原始胎藏、母親的子宮、她是yonī(女陰)也就是大自在女王雪山神女(Maheśvarī・Pārvatī)的標誌,Linga從她深處誕生。花苞象徵著少女純潔,而盛開的花朵則代表了母體子宮與太陽,大悲胎藏生曼荼羅即源自此。在不斷自我更信的創生中,蓮華意謂著美麗與清淨無垢。』

由以上述內容可知蓮華部母白衣觀音乃平息一切災難轉不吉為吉祥,並且以男女愛情為清淨境界的女尊,因此後來產生以白衣觀音為本尊救苦救難的《白衣觀音大士靈感神咒》並在華人與日人的民間廣泛流傳。
『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三稱三拜)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南無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 怛垤哆。唵。伽囉伐哆。伽囉伐哆。伽訶佛哆。 囉伽佛哆。 囉伽佛哆。娑婆訶。 天羅神。地羅神。人離難。難離身。一切災殃化為塵。 南無摩訶般若波羅蜜。』
經咒所言至誠皈依的觀世音菩薩即為一切觀音之本尊觀音母白衣觀音,觀音母白衣觀音慈悲救苦救難而廣大靈驗。 其咒出自觀音隨願陀羅尼「oṃ khara varta khara varta gaha varta rāga varta rāga warda svāhā 」 「把苦難、痛苦轉化掉; 把苦難、痛苦轉化掉;把繋著、黏結著轉化掉;將愛染轉化掉 , 將貪愛、愛染轉化掉 , 速得圓滿成就。」 所謂將愛染轉化掉即是『蓮華愛染性」,將『愛染』轉為『智慧』的大樂之道而理解男女愛情本為清淨菩薩境界,這就是實相般若波羅蜜多理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