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一切法母・蓮華部母・星曜主之『聖白衣觀世音菩薩』


一切法母
蓮華部母白衣觀音,她的梵名是「(Pāndara vāsinī)」,漢譯經典將她的梵名意譯為『白衣觀世音菩薩、『白衣觀世音母菩薩』、『白身母菩薩』、『白身觀世音母菩薩』、『白衣菩薩』、『白衣觀音母』[註1]、『白處尊』[註2]、『觀音母』[註3]、『白衣觀自在』[註4]、『聖白衣觀自在菩薩』[註5]、『白菩薩』、『觀音』[註6]、『佛母』[註7]、『白衣母』[註8],以下主要以白衣觀音之譯名來稱呼。
白衣觀音是一切蓮華族之母,出生所有蓮華部族而為觀音母、蓮華部母與蓮華部主,一行禪師(683-727)的《大日經疏》云『白處尊,以此尊常在白蓮華中,故以為名。白者即是菩提之心,住此菩提之心,即是白住處也。此菩提心從佛境界生,常住此能生諸佛也,此是觀音母,即蓮華部主(Padma-Kuleśvarī)也』,
日本密教之東密開祖弘法大師(774~835)於《五部陀羅尼問答偈讃宗祕論》稱白衣觀音為『妙觀察智母』,並將白衣觀音與「大白觀世音菩薩(Mahāgaurī)」視為異躰同尊,大白觀世音菩薩又名「大明白身觀音菩薩(Gaurī-Mahāvidyā)」,白衣觀音為女尊,弘法大師開釋「女尊代表慈悲心」,又說「大悲心即是『胎(Garbha)』」,又依日本密教之台密恵光房流祖師澄豪(1049~1133)撰《總持抄 》註解,白衣觀音的『白衣』之『白色』乃衆色之本源而為『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臺法界智功徳』,她代表『法界中道實相之理』而為『妙法蓮華之本體』。
白衣觀音的種子字是『(Paṃ) 』乃第一義諦不可得之梵字,代表『清淨自性法性』而一切皆清淨,她的密號為『離垢金剛(Vimalā-vajrī))』。白衣觀音的三昧耶形有二種說法,一者『開敷蓮花(Padma)』表出生一切如來,她即是實相般若波羅蜜多;一者『梵篋』一切法門皆納此梵篋而為妙法諸法實相之理,梵篋乃五大所納,其內之法門為識大而為六大無礙、 八萬四千法不離其一身,三密速顯而開自身即身成佛,這就是白衣觀世音菩薩之功德,白衣觀音又名『聖一切法母(Ārya-sarvadharmamātṛkā)』,她以清淨天衣白絹遍覆身體,乃色心不二之理體,「色法」為她所覆白絹,「心法」即她褪去白絹所顯之妙體,而為『實相般若波羅蜜多』。

白衣觀音之形象
日本密教所傳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白衣觀音的形象乃是依善無畏講述一行所記的《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大日經疏)》:『戴天髮髻冠 ,襲純素衣(即白衣),左手持開敷蓮花』而描繪成身白黄色,左手所持開敷蓮華代表最白淨處出生普眼,右手為與願手, 著天衣坐赤蓮花,如下圖。

不空所譯的《菩提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則記載「畫白衣觀自在,以蓮花鬘莊嚴其身, 以寶繒角絡披,右手把真多摩尼寶,第二手施願,此菩薩是蓮花族母,應於蓮花上坐 」即蓮華部族母白衣觀音的形象為頭上至身披有布帛,並以蓮花的藤蔓裝飾身體、右手持真多摩尼寶即如意寶珠能心願隨求實現,左手施與願印,即如下圖。
 
頭上至身披有布帛的白衣觀世音形象,即為後來東密《覺禪抄》所云「白衣觀音其形慈悲柔軟,如是天女著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之容貌,然而,日本平安時代中期的天台密教的僧人長宴(1016-1081)在他的著作《四十帖決》卻說冠上至身披有白繒的白衣觀音像是在寛和三年(西元987年)僧人奝然入北宋取回的包括密經典圖像(包括宋代密教經典)傳回日本後才有,
然而善無畏(637 ~ 735)所翻譯《大毘盧遮那經廣大儀軌》即記載白衣觀音的形象為「髮冠襲純白,持鉢曇麼華」」即如下圖,頭上以淨天衣覆垂。

白衣觀音以清淨天衣白絹遍覆身體,乃色心不二之理體,「色法」為她所覆白絹,「心法」即她褪去白絹所顯之妙體,而為『實相般若波羅蜜多』。
白衣觀世音真言:『namaḥ samanta-buddhānāṃ tathāgata-viṣaya-sambhave padma-mālini svāhā』
「namaḥ samanta-buddhānāṃ」即歸命普遍諸佛,「tathāgata-viṣaya-sambhave」即如來境界出生,白衣觀音能出生諸佛之法身,「padma-mālini」即蓮華鬘,白衣觀衣以一切如來功德為髮鬘莊嚴自身,又以蓮華為名即是白衣觀音所處之處,又台密的密法修行書《行林抄》如此解釋此白衣觀音真言:『此是蓮花部母。白是本淨菩提心。蓮花種子所含藏處,萬徳莊嚴。從此出生故以爲名。初云。怛他蘖多尾灑野,是  如來境界,以最初多字爲眞言體,如於心實 相。即是本淨菩提心。次句云,三婆吠是從生義。謂從彼如來境界生也。末句云,鉢納摩 二合 是蓮花。摩里𩕳是鬘,鬘謂結集衆花以爲 嚴飾,即蓮花部衆多眷屬之義,此又轉釋前句,誰從如來境界生耶?謂蓮花鬘從彼而生。  故爲蓮花母。又此白處是本淨菩提心三昧,故,作女天形』。
額外一提,華人信仰白衣觀音為送子觀音,日本天台密教的圓珍阿闍黎(814年 - 891年)於《入眞言門住如實見講演法華略儀》即說明<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所云:「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即白衣觀世音之示現,並以《大日經疏》解釋白衣觀音乃如來境界所生,她即能生諸佛功德以為莊嚴法身,以此能生福德端正男女而成為向所她祈求的婦女之子。
台密的密法修行書《行林抄》所載白衣曼荼羅,此東密《祕鈔問答》亦有記載,,祈求白衣觀世音唯願降臨此之本尊壇能攘除一切災厄,她也是主宰一切星曜之主(Graheśvarī、Nakṣatreśvarī),十二宮、二十八星宿皆為白衣觀音之眷屬, 蓮花部聖衆并一切星宿恭敬圍遶觀音母白衣觀音。

又真言宗僧人頼瑜(1226~1304)所撰《祕鈔問答》記載之蓮華部母白衣觀世音法,對於對白衣觀音勸請發願,即以稱她為『大慈大悲觀世音』開始,又東密以白衣觀音真言:『(oṃ śvete śvete pāṇḍara-vāsinī svāhā)』取代一行所撰《宿曜儀軌》之「九曜息災大白衣觀音陀羅尼」,而能除災禍不祥疾疫、壽獲色力増長壽命長遠、一切災自然消滅、一切曜不祥成吉祥。

----------------------
註解1:『白衣觀世音菩薩』、『白衣觀世音母菩薩』、『白身母菩薩』、『白身觀世音母菩薩』、『白衣菩薩』、『白衣觀音母』皆出自菩提流志(562~727)所翻譯《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卷》之譯名,其中『白衣菩薩』之譯名, 施護(?~1017年)翻譯《一切如來金剛三業最上祕密大教王經》與《一切祕密最上名義大教王儀軌》 亦譯此名。
註解2:『白處尊』出自善無畏(637 ~735)所翻譯的《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之譯名。
註解3:『觀音母』出自善無畏翻譯的《蘇悉地羯羅經》之譯名。
註解4:『白衣觀自在』出自不空《菩提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之譯名。又在《攝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經計一法軌》則譯名為白衣觀世音菩薩。
註解5:『聖白衣觀自在菩薩』為法護翻譯的《佛說出生一切如來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經》之譯名。
註解6:『白菩薩』、『觀音』為天息災翻譯的《一切如來大祕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拏羅經》之譯名。
註解7:『佛母』為慈賢翻譯的《佛說如意輪蓮華心如來修行觀門儀》之譯名。
註解8:『白衣母』出自不空(705~774)所翻譯的《金剛恐怖集會方廣儀軌觀自在菩薩三世最勝心明王經》之譯名,另沙囉巴(1259~1314)所翻譯的《佛說大白傘蓋總持陀羅尼經》亦譯此名,現在藏傳密續之漢譯則多譯為『白衣佛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