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 鬼滅之刃》的呼吸法與氣脈


延續先前說明的『Prāṇā(氣)』,在動漫《 鬼滅之刃》有所謂日之呼吸與月之呼吸,此可對應『勝王瑜伽(Raja Yoga)』之「日脈(Piṅgalā-nāḍī)」與「月脈(Iḍā-nāḍī)」,所謂脈(nāḍī)就是『Prāṇā(氣)』的通道,在人體七萬二千條諸脈中最重要就包括前述之「日脈(Piṅgalā-nāḍī)」與「月脈(Iḍā-nāḍī)」二脈還有第三脈稱為「中脈(Suṣumnā-nāḍī)」,依無上瑜伽密教(Anuttarayoga Tantra)主張人體就是一輪圓具足之「曼荼羅(maṇḍala)」而解釋此三脈乃由大悲空性智慧所生起並且與菩提心相應。

  • Iḍā-nāḍī
    「Iḍā-nāḍī」是在「中脈(Suṣumnā-nāḍī)」之左側因此也稱為左脈,左脈從左鼻孔處延伸至中脈底端(即生殖器處)下一個指頭寬的地方,左脈顏色為白色,梵語Iḍā是撫慰和安慰的意思,與月對應所以又稱為月脈,代表「左脈(Iḍā-nāḍī)」的女神為「恆河女神(Gangā)」。


(River Goddess Yamuna, Nepal 18th Century)

  • Piṅgalā-nāḍī
    「Piṅgalā-nāḍī」是在「中脈(Suṣumnā-nāḍī)」之右側因此也稱為右脈,右脈從右鼻孔處延伸至中脈底端(即生殖器處)下一個指頭寬的地方,右脈顏色為紅色,梵語Piṅgalā是赤褐色和火焰的意思,與太陽對應所以又稱為日脈,代表「右脈(Piṅgalā-nāḍī」的女神為雅慕娜河的女神「Yamuna」,又名Yamī也是太陽神的女兒,她與哥哥Yama結婚成為人類之祖。

  • Suṣumnā-nāḍī
    中脈(Suṣumnā-nāḍī)呈火焰色,她位於人體中間平行與脊椎骨處,從生殖器位置穿過身體中間直到頂輪,在頂輪方微微向前彎曲,並在雙眼之間停下來,這個位置也是眉間輪。代表中脈(Suṣumnā-nāḍī)女神為水與智慧、知識和藝術的女神Sarasvatī,在密教中她也是大樂的空性智慧即般若波羅蜜多。

印度三大河水女神Gangā、Yamuna、Sarasvatī即代表人體壇城(身體曼荼羅)七萬二千條維細脈中最重要的三脈,無上瑜伽密教中將『Prāṇā(氣)』與『Vijñāna(識)』作為身心的兩大支柱,密教行者的修行即是藉由意識掌控著,來達到氣與識(心)不二的境界,了悟根本意識就是最細微的氣,即最細微心氣「光明心」。

如前述「脈(nāḍī)」是「Prāṇā(氣)」的通道,但一般人的「Prāṇā(氣)」只會在左脈和右脈上行、下行,「Prāṇā(氣)」並不會在中脈(Suṣumnā-nāḍī)通行運轉,一般人之所以無法將「Prāṇā(氣)」導入中脈,這與「脈結」的構造有相當大的關係,所謂「脈結」即左脈與右脈和中脈纏結,結合處是起結之作用的輪,通行於中脈兩側的左脈與右脈之「Prāṇā(氣)」進入不了中脈,只能各行其道,一般人唯有臨終時,「脈結」會自動解開,左脈與右脈之「Prāṇā(氣)」進入中脈消融成為清淨的智慧氣,密教的氣瑜伽就是活著將氣導入中脈的瑜伽行來感受最細微心氣「光明心」。

 

又依密教夫妻之男女性愛高潮也能令氣導入中脈體驗最細微心氣「光明心」而得到空性大樂,將夫妻閨房之樂予以神聖化也就是密教適合現今社會的意義了,比仇女恐女的佛教顯教之心理正常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