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紀念「艦これ」6周年 所以買了「金剛改二 情動艦娘」///
超弩級巡洋戦艦金剛之名取自大和國與河內國境內的金剛山,在古代金剛山與大和葛城山統稱為「葛木/葛城山」。
葛城山第一高峰金剛山(標高1,125m)古稱「高天山(たかまやま)」,
一說高天原即指此山, 高天彥神社祭神即「大和祖神高木神/高皇產靈尊」。
葛城山也是修驗道(日本古來山岳信仰受佛教影響而成立之宗教)最古老之修道場之一,
傳說修驗道之開山鼻祖役小角就在葛城山修行時,還役使諸神在葛城山與吉野的金峰山之間造一座巨大石橋。
金剛山之名也與役小角有關,傳說修驗道之祖役小角於葛城山修行建立「轉法輪寺」而山號「金剛」,
転法輪寺本尊為法起菩薩,見《八十華嚴》45卷〈菩薩住處品〉曰:
「東北方有處,名清涼山。…海中有處,名金剛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
現有菩薩名曰法起(Dharmodgata)與其眷屬諸菩薩眾千二百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然而,転法輪寺之法起菩薩像五眼六臂之姿實在不似華嚴經所記載之菩薩,乃日本獨有。
(手結大金剛輪印的役小明)
在修驗道之修行範本「修験修要秘決集」之精要「役行者略縁起事」,
則說葛城山為法喜菩薩(法起菩薩之誤)為役行者自身的顯現, 同文也說役行者為大日如来之變化、不動明王之分身。
至於葛城山的祈りの滝(祈禱之瀑布)據說是役行者於葛城山修行之時, 於此瀑布修禊祈求眾生皆得濟度而有此名,
位置在金剛山與葛城山之間的山道, 又金剛山與葛城山鞍部處有水越川乃水源由來,
原山麓處水越川下游川畔,坐有建水分神社,後因南北朝戰亂而荒廃之後向南邊約一百公尺處遷坐至今,
中殿祭祀天御中主神、左殿祭祀天水分神・罔象女神、右殿祭祀国水分神・瀬織津姫神,
雖然說除了天御中主神皆為水神,然而在修驗道之大和葛城宝山記視天御中主神為水神,
又等同豐受媛神,伊勢神道亦承襲此說。
(豐受媛神像)
由於建水分神社鎮守金剛山,因此戰艦「金剛」之艦內神社迎請建水分神社之分神。
在佛教中金剛代表以下意義:金剛=般若波羅蜜多,妙智慧無堅不摧能破邪顯正,摧破一切魔障;
金剛=菩提心,表「堅固不壞的菩提心」;金剛=法身,即大悲蓮華胎藏所生產出常住不壞之「金剛身」;
金剛=虛空,「無任何事物事物可破碎虛空(空間)」,所以虛空藏菩薩也稱為「金剛藏菩薩,即堅固不壞的虛空胎藏」。
由於金剛山與修驗道之關聯,所以艦娘金剛的服裝也有參考修驗道行者裝束之處~
主要表現在頭襟之宝冠巻上。
以下略提一下修驗道~
修驗道的文獻與教義
修驗道的基本文獻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佛教文獻,另一類是修 驗道獨特的修行典籍。
此中之佛教類是指大乘經或密教經典及儀軌。
大乘經之中《法華經》(尤其是〈普門品〉)及《般若心經》最受重視。這二經也是修驗道行者之課誦本中所包含的。
此外,《梵網經》、《金光明經》、《仁王般若經》、《阿彌陀經》、《錫杖經》等,也甚受重視。
在密教類方面,《大日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經》、《孔雀經》是本宗行者所常讀誦的經典。
佛教文獻之外,屬於修驗道的獨特修行典籍,總共約有一百餘部。 收集在《日本大藏經》(卷 36-38)裏。
其中,當以《九條錫杖經》、《聖不動經》、《修驗三十三通記》、《修驗修要秘決集)、《修驗頓覺速證集》、
《役君形生記》、《指南抄》等書最受重視。
日本昭和二年(1927),由「醍醐寺修驗聖典編纂會」所編印的《修驗聖典》一書,
收有多種修驗要典,頗可以做為研究修驗要義者之入門指南。
修驗道的基本形態就是入山修行,以期得到超人間的效驗或能力。
修行的內容則隨時代的發展,逐漸吸收神道、道教、密教等修法,成為修驗道各派的信仰體系。
因此,它的原理來自山岳信仰與其他宗教的融合。
由於古代日本人相信山岳是神靈居住的世界,行者如有適當的修持,則可 以獲得不可思議的超能力。
這種山岳信仰,與道教、密教等具法術化傾 向之宗教的結合,才使修驗道的信仰內容逐漸豐富起來。
發展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各派所主張的教義,依《現代佛教を知る大事典》3 所述, 略如下列:
(一)金峰山修驗本宗
以宗祖役小角神變大菩薩所開創的原理為準則,融攝顯密二教。
為體驗真俗不二、無相三密之妙旨而苦練修行,
並期能以此「上求菩提, 下化眾生」。本宗所奉主尊為金剛藏王大權現。
(二)本山修驗宗 本宗所弘揚的是高祖役小角的神變與龍樹菩薩之靈感所交融的傳統。
是神變與佛法的融合,也是顯密交融、真俗一貫的菩薩道。總本山 聖護院所奉主尊為不動明王。
(三)修驗道
本宗尊重以熊野權現為中心的民俗信仰,並且也尊崇自宇宙靈體隨時應現而來的佛神諸尊。
本宗以聖德太子與神變大菩薩(役小角)為本 宗之「兩祖」。兩祖所提倡的菩薩道是本宗的基本準則。
本宗行者以此準 則去修持、體驗咒術、驗道之術及佛乘妙法。
進而證得真俗不二,即身成佛之妙諦。本宗之主尊有大日如來、熊野權現、不動明王、聖德太子 與神變大菩薩等尊。
(四)真言宗醍醐派 本派以弘法(空海)、理源(聖寶)兩大師及神變大菩薩(役小角) 之遺法為信仰準則。
諦信「當相即道、凡聖不二」之原則。行者依三密 瑜伽之妙行,實證實修,期能證得佛果、濟世利民。
修驗道所蘊含的佛教、神道的元素
- 修驗道所含的日本本土信仰成分
修驗道可以說是在日本一地所形成的獨特宗教,因此,其中包含甚 多日本本土信仰自是不足為奇。
這裏所謂的「本土信仰」,是指以神道信 仰為主軸的日本傳統信仰,
以及神道信仰以外在日本所形成的修持內涵或經典文獻而言。
以崇奉的神祇為例,修驗道除了佛教的佛、菩薩之外,也供奉天照大神、熊野三所權現、淺間大菩薩、彥山三所權現、
金毘羅權現、三寶荒神、天狗、 藏王權現、神變大菩薩(役小角)⋯等。
- 修驗道的佛教屬性
自鎌倉時代以來,修驗道逐漸分成兩派:屬於天台宗寺門派的「本山派」,與屬於真言宗的「當山派」。
這是修驗道與佛教的正式結合。雖然這是歷史發展的結果,但是箇中緣由,其實也有蛛絲馬跡可尋。
從開祖役小角開始,修驗道的修行內容中就有佛教成分。
役小角在奈良縣的山區修行之時,岩窟之中即安置孔雀明王像,
並因持誦孔雀明 王咒而得神驗,後來,他在攝州(大阪、兵庫)簊面山還曾在夢中與龍樹菩薩見面。
上述這些傳說,都容易使人產生「修驗道自始即與佛教有不解之緣」的印象。
其次,修驗道當山派的始祖理源大師聖寶,以及本山派源頭的天台宗寺門派開祖智証大師圓珍,
這兩位與修驗道的發展有關的佛教界大 師,都曾經入峰修行過修驗道。
兩位佛教宗派的開祖對修驗道如此嚮往, 當是後來修驗道被歸併入佛教宗派的主要原因,
而另一方面,也可以窺見佛教與修驗道彼此融合的一個關鍵點。
可以想見的是,自聖寶、圓珍 兩位大師修持修驗道之後,佛教內部的修行資源必有可能較大量地被汲取入修驗行法之中。
修驗道之佛教化,這兩位大師的樞紐性地位,是不可忽視的。
關於修驗道之佛教成分的多寡,可以從文獻的應用與修持法中窺見大略。
以《修驗道行者諸經要集》 為例,這部當代修驗行者的課誦本, 包含有下列佛教文句:
1. 懺悔偈:即「我昔所造諸惡業」,至「一切我今皆懺悔」之四句偈。
2. 三皈依文。
3. 真言:包含發菩提心真言、三昧耶真言、光明真言、隨求心陀羅尼、 大金剛輪陀羅尼、不動明王真言(慈救咒)。
4. 經文摘錄:包含《般若心經》、《法華經》(〈普門品〉)、
《法華經》〈壽量品〉中的「自我偈」、〈圓頓章〉(智顗《摩訶止觀》卷一之文句)。
整部課誦本,包含的就是上述這些佛教文句,加上修驗道所特有的 經文、禮讚等文句而成。
在所誦經文與真言方面,正統佛教成分的比例 佔三分之二左右。
此外,修法方面,修驗道所用的佛教經論,也有《大日經》、《大般 若經》、《瑜伽瑜祇經》、
《理趣經》、《仁王經》、《心經》、《法華經》、《觀 音經》、《大日經疏》、《菩提心論》、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 ⋯⋯等書。
大體而言,日本真言宗與天台密教所用的佛教文獻,被採入修驗道修行體系中者,為數較多。
此二宗文獻之所以常被採用是有特殊因緣的, 因為修驗道當山派的始祖聖寶,同時也是真言宗醍醐派的開祖。
修驗道本山派的開祖,也是天台宗寺門派的開祖。聖寶與圓珍二人與修驗道的密切關係,
當然會將真言宗與天台寺門宗的信仰資源,提供給自己所關注的另一信仰對象──修驗道。
由於這樣的歷史因緣,乃使後世的修驗道信仰體系裏,也包含有真言宗與天台寺門宗的成分。
像真言宗各種修持法的大量被修驗道採用, 以及課誦本中包含有《法華經》及智顗著述之部份文句。
這些現象,都 可以從真言、天台二宗與修驗道的歷史淵源中,窺見部份緣由。
綜言之,由於佛教文獻多,可以取來應用的修行資糧也甚為可觀, 因此,當修驗道與佛教相互融合之後,
乃使修驗道的原有教義內容大幅度地擴大。雖然修驗道的教義體系中也含有不少日本傳統信仰成分,
但是由於佛教成分的比例所佔最大,因此,乃逐漸被認為是佛教之一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