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日稱為「小正月」,「小正月」又稱「女正月」是慰勞女性,女性休息的日子。
這一天的早晨日本有食小豆粥以祓穢之習俗,所謂小豆就是我們臺灣所稱的紅豆,
以紅豆拿來熬成紅豆粥,進食祈禱一家人健健康康。
往昔還會用粥來做「粥占」,占卜當年農作物會不會豐收。
而在平安時代至今還有個名為「粥杖(かゆづえ)」的有趣習俗,
由男人手持由煮粥的材薪所削出來的「粥杖(かゆづえ)」,去拍打女孩子的臀部,
據說被粥杖拍打到臀部的女性,一定會產下健康的孩子。
這是因為小正月裡用紅豆等米穀熬成的粥中蘊含了五穀豐收、子孫繁榮的寓義。
平安時代清少納言的《枕草子》亦有記載此習俗之趣事:「十五日為望粥之節日(舊曆正月十五為望日,食小豆粥稱望月之粥)。
既進粥於主上(中宮定子),大夥兒偷偷藏著煮粥的薪木,家中無論公主或年輕女官,
人人伺機(這說明女子亦可拿粥杖,來拍打女性臀部),又提防後頭挨打,小心翼翼的樣子,挺有意思。
不知怎的,打著人的,高興得笑聲連連,熱鬧極了;那挨了打的,則嬌聲埋怨,便也難怪她們。」
這天也是「左義長」日,要燒掉在元旦期間裝飾的注連繩或門松、書き初め等等,
因此又稱為「どんど焼き(爆竹燒)」,為一種消災除厄的「火祭り」。
據說「年神」會隨燃煙升天,而燒火時用竹子串著麻糬、芋頭、糰子烤熟吃,一整年都可以無病息災。
另一方面日本各地也流傳不同相貌的神靈會在小正月來訪的習俗,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男鹿半島流傳的生剝鬼節。
這是山神來訪而「披簑戴笠覆鬼面」化身為田神(稱為生剝)來到村莊,
挨家挨戶詢問是否有愛哭的小孩或不勤勞的男女,
如果被抓到的話就會被懲罰,因此小孩子和懶惰的男女都會躲起來,家中的主人則是準備酒菜款待生剝,
主人會告訴生剝家中的男女都很勤勞,小孩也懂事不愛哭,請生剝放過他們吧,生剝也因此變得心平氣和,
但也告誡主人,雖然他們只會留在村庄四五天,但是手下一年豆頭都在,如果家中有不乖的小孩懶散的男女,
只要告訴他們就會立刻把他們帶走懲罰,剝光衣服用火烤來吃。道德教訓意味也相當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