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傲慢的Lucifer

「Lucifer(意謂金星)」原本是熾天使之中,最美麗且最偉大,也最得到神的恩寵者。

但是,他在認為自己的偉大之餘,竟傲慢地想要搶奪神的位置,

因而招致神的大怒,由天界被驅逐,墮入地獄的深淵之中。

在但丁的《神曲》,Lucifer會插在地獄的最下層,也是因為此故;

在米爾頓的作品《失樂園》中,則由龐大的惡魔軍團與惡魔之王Lucifer被丟入地獄的場面,

作為故事的開端。

在神創造天使的古老傳說中,神命令天使們只能崇拜她自己一個人;

但是在神創造了人以後,她卻命令所有的天使都向神這最尊貴的傑作鞠躬致敬,

只有Lucifer拒絕如此做--據說,乃是因為她的「傲慢」。

在米爾頓的作品《失樂園》中,造反天使的首領Lucifer則因為神欲將世界的統治權轉讓給她的分身,

也就是神子(後來基督宗教的耶穌)之時,引起Lucifer的嫉妒與不滿,憤而率眾起而造反。

Lucifer是神所造之中,唯一自發性產生邪念之受造物,故被視為萬惡的根源,

和因誘惑而墮落的人類相異,絕對無法救贖。

Lucifer墮入的地獄是無限荒涼,業火熾盛的黑暗世界,有希臘神話的冥界四大河流經其中心地帶附近,

且周圍是完全乾涸的沙漠地帶,彷彿迷宮的特勒河則是環繞其外,再往外就是整片冰凍的大陸。

火湖湖畔有火山聳立,Lucifer等一夥惡魔在此建造了一座壯大而豪華絢爛的萬魔殿。

但丁《神曲》所描述的地獄是巨大漏斗形狀,漏斗狀地獄的鞋面上,有九個呈同心圓形狀的地獄谷,

罪惡越重者就被打到欲下層的地獄,這些地獄谷非常巨大,甚至有些內部還分成好幾個同心圓形狀,

漏斗形狀地獄十分深邃,最深處甚至可至地球的中心,惡魔之王Lucifer就居住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