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勢神道云「天地未剖。陰陽不分以前。是名渾沌。万物霊是封名虚空神。亦曰大元神。
亦国常立神。亦名倶生神。希夷視聴之外。氤氳気象之中。虚而有霊。一而無体。故発広大慈悲。
於自在神力。現種々形。随種々心形。為方便利益。所表名曰大日孁貴。
亦曰天照神。為万物本体。度万品。世間人児如宿母胎也。
亦止由気皇太神月天尊。天地之間。気形質未相離。是名渾淪。
所顕尊形。是名金剛神。生化本性。万物惣体也。(中略)
任大慈本誓。(中略)利万品如水徳。故亦名御気都神也」
希夷:指道的本體無聲無色。語本老子.第十四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氤氳:陰陽二氣交會和合的樣子『易経』(繋辭傳下):「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
化生萬物的根源能量即是「道」之作用。
気形質未相離。是名渾淪,則取自列子:「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
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渾淪者,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也」。
列子以為「過去聖人憑陰陽二氣來統御天地萬物。有形的事物是從無形產生的。
有形的天地萬物是從哪裡產生的呢?所以說,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四種階段。
所謂太易是氣還沒有產生的階段;所謂太初是氣開始出現時的狀態;
所謂太始是形狀開始出現時的狀態;所謂太素是質性開始出現的狀態。
氣、形狀、質性具備但卻沒有分離開來,所以叫混沌。
所謂渾沌指的是萬物渾然一片而沒有分離開來的狀態。
看它看不見,聽它聽不到,摸它摸不著,所以稱為易。
易沒有形狀、易變化而為一.一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
九是變化的終端,於是反過來又變化成一。
一是形狀變化的開始,清輕之氣上浮為天,濁重之氣下沉為地,
中和之氣便成為人,所以天地蘊含著精華,萬物由此變化而生。」
因此,伊勢神道取自道家思想「道」與「易」來詮釋大日孁貴為與豐受媛神。
又弱取自佛家思想則「胎藏」和「金剛」二部詮釋釋大日孁貴為與豐受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