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

在日本舊曆三月三日人們會出外到海邊採魚貝、海藻等嬉遊野餐稱為「磯遊び」。

(剛剛在facebook看到磯遊的 鮎川まどかフィギュア,就忍不住貼上來www)


例如:在琉球女孩子們會帶著飯盒到海灘享用

水邊飲食的這項活動被認為可溯自中華文化的上巳習俗。

如在外野餐而不待於房內-《禮記.月令》「季春之月,日在胃。…是月也,

天子乃荐鞠衣于先帝。…生氣方盛,陽氣發泄,句者華出,萌者盡達,不可以內。

屆生者萌,直生者不可以內,言當施散恩惠,以順生道之宣泄,不宜吝嗇閉藏也。」

就說明在桃花盛開的季節裡,閉塞於室內是不宜的舉措,應外出感受萬物孕生之氣。

至於在水邊飲食《荊楚歲時記》三月條:「三日、禊祓之起源與曲水之飲三月三日,

四民並出江渚池沼間,臨清流為流杯取水之飲。」

上述大致是說,古人每逢陰曆三月上旬的巳日(按:魏以後固定為三月三日)都到水邊,

並聚集於環曲的水渠邊,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順流而下,酒杯流到誰的前面,誰就取杯飲酒、作詩。

禊祓

至於所提到的水邊禊祓-《宋書》「卷十五・禮志二」之引用《周禮》注:「史臣案《周禮》,

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也。釁浴謂以香薰草藥沐浴也」。

即到水邊藉由由巫女主持的「禊祓」,以水的潔淨力沐浴淨身,祓除穢氣,恢復生命力-

《太平御覽》「卷十八、時序部、春上」所載「鄭國之俗,三月上巳,於此水招魂績魄,祓除不祥之故也

日本《古事記》中也有イザナギ筑紫日向的橘小戶之阿波岐原,進行「ミソギハラエ

而中華文化的上巳習俗「臨水禊祓」和「曲水宴」,

結合日本固有ミソギハラエ」信仰而發展出獨有的「雛祭」習俗。’


如「桃之節句」這天將身上的「穢(ケガレ)」轉移到雛人形上,放流於河水,至根國淨化,

藉此祓除引起疾病的「穢(ケガレ)」而祈求健康成長。

治療"被認為是錯誤的愛情"之禊祓

另外,愛上不該愛的某位女子是否也是一種「ケガレ」?

伊勢物語中在原業平深深愛上了藤原高子,但是高子已被內定為天皇之后妃,

因此高子告誡業平說彼此不能再這樣下去


業平亦心知肚明一旦東窗事發,將招致嚴重的後果不但會因此失去官職,並且也會為眾人所不齒

然而業平即使向神佛祈禱能治療自己的這顆心,對高子的思慕之心卻與日俱增

於是招請陰陽師與巫女來了,拿了祓具到河邊去,然而當要「修」之時,

想起所愛之女,難以抑制內心的悲傷,於是業平將心情詠成一首和歌:

「恋せじとみたらし河にせしみそぎ神はうけずもなりにけるかな

業平「修」之目的是為了治癒自己愛上高子的這顆心,

奈何在「修」時對高子的情意越來越強烈,神明似乎未理會祈禱,感到無可奈何

這也是因為自神代開始男女之愛本就不是ケガレ」吧

話說業平追求伊勢神宮的齋宮(侍奉女神天照大神的未婚皇女),也是用這個理由(神明未禁止男女相愛)

中華文化的祭高

在中華的上巳習俗中,最主要的活動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

《周禮・地官》禖氏篇記載:「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著不禁。

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無夫家者而會之。」

講述高禖之日,男女百性,尤其是男女未婚者都積極參與婚媾活動。

未婚者在活動中可以相識媾合,稱為野合


「至之日以太牢祠於高禖,天子親往。后妃帥九嬪御,

乃禮天子所御。帶以弓韣。授以弓矢於高禖之前。」

這是講祭高禖之日,天子與后妃都親往祭祀高媒,原因在於高禖主管生殖與生育,這是一位生命之神,

之後上巳就成為她的專屬祭典日期。

高禖,又稱郊禖,因供於郊外而得名。禖同媒,禖又來自腜。

《說文・四下骨部》:「腜,婦始孕腜兆也」

朱駿聲註:「按高禖之禖,以腜為義。」

《廣雅・釋親》:「腜,胎也。」

由此可知,高禖是女性,而且是成年女性,具有孕育狀。

高媒可能來自於原始母系社會的遺存,她的形象在古代圖像中通常以成年已孕的女性樣貌出現,

遠古時期就有一些裸體的婦女像有著非常發達的大腿和胸部,還有一個向前突出的肚子,這是生殖的像征。

在漢代畫像石中就有高禖神形像,還與嬰兒連在一起。

遼寧地區紅山文化遺址的女神陶像,就是生育之神。

上巳日的高媒祭典與生殖崇拜行為有密切的關連,

透過「祭高禖」、「祓禊」和「會男女」、「求偶」等活動,除災避邪,祈求生育。

古代人們之所以特地選在桃花盛開的季節祭拜,可能與這個節氣正是萬物萌發的時間點有關。

又,因為「高媒」與「西王母」都是執掌生命的孕育與成長這兩位神明雖然各自有不同的起源,

由於神格近似的緣故,所以後來就被合併為同一天祭拜。

而西王母信仰在漢代極為壯大,漢代之後又與道教的「王母娘娘」、「瑤池金母」結合為同一位神祇,

所以到了魏晉以後「上巳」、「三月三」、「王母壽誕」就被合併為同一個祭典。

傳入日本後因逢桃花盛開時節而稱桃花之節句。

筑波山之歌垣

最後補充這首和歌

鷲の棲む 筑波の山の 裳羽服津(もはきつ)の その津の上に 率(あども)ひて 

未通女(をとめ)壮士(をとこ)の行き集ひ かがふかがひに 

人妻に吾(あ)も交はらむ わが妻に 人も言問へ この山を 領(うしは)く神の 

昔より禁(いさめぬわざぞ 今日のみは めぐしもな見そ 言(こと)も咎むな

古昔農耕時期前春暖花開,男女聚集在筑波山舉行歌垣(男女彼此以歌謠求愛)。

其中不論已婚或是未婚都可以與自己相愛之人交媾(在古代信仰為聖潔的生殖行為)

和歌說明這是因為自古神明就不禁止之事,所以就不要見怪。


筑波山分為男体山(西峰)和女体山(東鋒),

其神分別為筑波男大神和筑波女大神(視同イザナギ與イザナミ)。

其中西峰高險,不許人登頂,東峰女体山雖然也是險峻,

但是常年流出泉水,男女幽會和舉行歌垣之地就在此。

又發源自筑波山的泉水名為水無乃川又名男女川。

小倉百人一首就收錄有陽成院(母親為籐原高子)的和歌,

即陽成院贈送所愛的綏子内親王,這首將自己的戀情化為水無乃川的流水譜成之和歌。

 「つくばねの 峰よりおつる みなの川 恋ぞつもりて 淵となりける」

有如從筑波山峰 流下來的水無乃川 流了又流 終成深淵一般 對妳的愛戀也積了又積而成深深的相思潭」

水無乃川從源頭流出,流了又流,終成深淵,就像自己對心上人一樣,從剛開始的思念,終成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