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土壤女神-埴安姫神(はにやすひめのかみ)

「ハニヤス姫」為在日本神話登場的土壤之神。

「ハニ」(埴)指為具黏性的土壤可作為「土器」,「黏土」的古語,

「ハニヤス」將泥土捏揉柔軟的樣子。

依照《古事記》上卷之記載,伊邪那美命生下火神時,下陰遭灼傷而臥病在床。

其嘔吐物生成金山毘古神、金山毘賣神;糞便生成波邇夜須毘古神、 波邇夜須毘賣神;

尿液生成彌都波能賣神、和久產巢日神等二神,

和久產巢日神之女名曰豐宇氣毘賣神; 不久伊邪那美命神避坐。

根據《日本書紀》卷第一第二個一書,伊奘冉尊生火神軻遇突智(カグツチ)時而死,

臨終之際臥生「土神(つちのかみ)埴山姬(ハニヤマヒメ)」及水神罔象女。

軻遇突智娶埴山姬,生下稚產靈, 此神頭上生蠶與桑,臍中生五穀。

此即象徵象徵「火靈」與「土靈」之力能夠帶來豐收,或說就是象徵「火耕」。

第六個一書則說伊奘冉尊與伊奘諾尊共生完大八洲國後,

接著吹撥之氣化成風神級長戶邊命,飢餓時生下倉稻魂命,復生海神少童命、山神山祇、

水門神速秋津日命、木神句句廼馳、土神埴安神等而生萬物。


埴安姫神((はにやすひめのかみ))被尊為土(つち)之神、土壌之神、陶器之神等等,

亦為開墾土地之守護神、陶磁器業的守護神、以及各地堤防守護神、農田的守護神。

日文的「土/地 」訓讀為「つち」也就是「土霊」之意,「ち」即為「霊」,

此外乳的訓讀亦為「ち」代表生命力,如大己貴遭殺害時就是以母親的「ち」(乳)使其復生。

同樣「土地(つち)」也是孕育生命之根源(ネノグニ)。

此外關於埴輪(はにわ),在《日本書紀》記載垂仁天皇皇后日葉酢媛命的葬儀,原本根據古俗殉葬,

這時出雲國造野見宿禰提出獻策,停止殉葬而改以埴輪(陶土作的人)代替,而為埴輪作為「陪葬品」之由來


在六畳間の侵略者!?埴輪則是作為保護地底人クラノ・キリハ姫的招喚使。

以及唱片尾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