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彼岸明け

 

「お彼岸」以春分、秋分為中日(心),加上前後三天,合計七天,

七日的意義據一般的解釋是說,若要到達彼岸,即「解脫生死煩惱到達覺悟的境界」, 

則必須修行六波羅密多,也就是說以「彼岸」的「中日」為中心,每一天修行實踐一項目,

以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anuttara-samyak-sambodhi)的境界之意。 

「波羅密多(pāramitā)」為女性名詞,因此其形象為女尊(即女神孕育菩提心),解釋為到達彼岸之意

波羅密多(pāramitā)即為

「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Prajñā)」。

其中忍辱波羅蜜菩薩(Kṣāntipāramitā)。 

忍辱(Kṣānti)為「忍耐」、「寛容」、「了見」(forgiveness)之意。

分為1.耐怨害忍(同情怨敵)、2.安住苦忍(能夠忍受困措)、3.諦察法忍(觀瞭法則、因緣來解決問題)。

忍辱波羅蜜菩薩手持「明鏡」即象徵「諦察法忍」

精進波羅蜜(Vīpāramitā)則是身穿甲冑,手持槍戢,不畏艱難突破前進。


其中前五項德目認為是智慧(Prajñā)的基礎-般若波羅蜜(Prajñāpāramitā)即「智慧的完成

「お彼岸」的最後一天稱為「彼岸明け」,也象徵以「般若智」渡至「彼岸」。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所代表的般若智慧女神為「般若佛母」,或稱為「心經女神」,


其梵語名號即是「般若波羅密」(Prajnaparamita)。

在造像上,佛母採禪定姿,兩手結轉法輪印,胸形豐滿,姿態婀娜,具備強烈女性軀體的特質

較常見的四臂佛母,中央兩手結無畏印與禪定印,其他兩手分持《心經》與念珠(或金剛杵)。

六臂者中央兩手結轉法輪印,其餘四手分持《心經》、金剛杵與一朵藍色蓮花。

般若佛母=心經女神=智慧女神(goddess of wisdom)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之大明咒-「gate gate pāragate pārasaṃgate bodhi svāhā ]

「ガテ ガテ パラガテ パラサンガテ ボディ スヴァハ」


行く!行く!一緒に行く、みんな一緒に彼岸行こう!

即為般若佛母之真言。表自度度她同到彼岸,斷煩惱而證涅槃之一切智,

斷所知障而知諸法之一切種智,令成就正覺也。

據藏密信仰認為修持般若菩薩法門,能證得般若的圓滿智慧而悟解世間、出世間之法,

廣博通達菩薩五明,即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內明。

在胎藏界曼荼羅則有「般若波羅蜜菩薩(Prajñāpāramitā)」手持象徵「出世間慧之劍」,

以及手持象徵「世間智之梵篋」的「智波羅蜜菩薩(Jñānapāramitā)。

瑜伽論記第十下云:「梵雲般若,此名為慧,當知第六度;梵雲若那(或闍那),此名為智,當第十度。」

般若為第六波羅蜜,闍那為第十波羅蜜,因此即為「般若の智慧から世俗に還元された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