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七夕-戀幕織姫  

安の川こ向ひ立ちて年の恋日長き子らが妻どひの夜ぞ

隔天安河相望 思戀一年的人 在今夜相會 


今天為「七夕」為「織姫」與「牽牛」一年一度相逢之日。

自古賢淑才慧的美麗女神「織姫」每每成為文人歌詠中戀慕的對象,

如漢初淮南子淑真訓云:「若夫真人,則....臣雷公,役夸父,妾宓妃,妻織女,天地之間何足以留其志!

此處織女與雷公、夸父宓妃等神話人物並提,可見入漢以後,織女星已經顯現其神格,

成為人們心儀的「女神」。稍後的史記天官書亦云「織女,天女孫也」(或天帝女),

此則附予織女尊貴的身份地位,是以成為人間戀慕的對象

直到後漢王逸九思哀歲第八:「就傅說兮騎龍,與織女悉合婚」以神遊仙界,譬喻自我的情志

也是將織女當作思慕寄托的對象,後代與織女戀愛的傳說,即承此而來


日本最早的和歌文集萬葉集巻十秋雑歌1999首柿本人麻呂所作:

「赤羅引 色妙子 數見者 人妻故 吾可戀奴」

「赤らひく 色ぐはし子を しば見れば 人妻ゆゑに 我(あ)れ恋ひぬべし」

幾度看嬌豔的織姫,雖說是牽牛的妻子,我竟如此思戀


萬葉集2002首亦將織姫視為最理想的妻子:

「八千桙の神の御代よりともし妻人知りにけり継ぎてし思へ」

自八千矛神起,人們都知道是難得的妻子

當然大國主命的愛妻就是協助大國主命得偉大出雲女神-須勢理姬命。


後來由於人們戀慕女神的美貌與神通才能,於是發展為成女神下凡幫忙孝子乃至相戀的故事「天女婚」

如孝子董永的故事,因為賢淑多情的織女憐恤董永孝行或大孝感動女神,於是下凡幫助他,

並成為妻子,織縑以幫助他還債,而後因為天帝而拆散她們


(ああっ女神さまっ的Belldandy即是如神話的織女)


之後,又發展出天女之子董仲尋母的事件(日本類似傳說余呉湖畔之天女),係與六朝毛衣女故事合流,

搜神記豫章新喻縣男子,見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鳥。

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諸鳥。諸鳥各飛去,一鳥獨不得去。

男子取以為婦。生三女。其母后使女問父,知衣在積稻下,

得之,衣而飛去,後復以迎三女,女亦得飛去。

在印度神話則有天女(Kinnari、Apsara)傳說,愛爾蘭神話則有月女神エスニヤ,

此外伊勢神宮外宮的豐受媛神亦有類似被偷走羽衣之神話


鳥象徵來自於天界,又可與人間溝通,白鳥則是象徵聖潔,又游於水面

另一看法則說於水池洗澡是一種結婚前的獻貞或是淨化,

不過看女神洗澡還是有危險的,如Artemis

((ああっ女神さまっ倒是把Belldandy比擬成他力本願的觀音菩薩)

到唐宋之際,敦煌石室所藏的句道興本搜神記,其中有崑崙故事,敘述田崑崙因家貧,未娶妻室


後來在水池邊看見三女洗浴戲水,隨即變為白鶴

崑崙偷得其中一個的天衣,因此娶她為妻

天女與崑崙生下一子,取名田章。其後田崑崙病危,猶叮嚀田母,不可將天衣交還天女

崑崙死後,天女用計取回天衣,於是乘空而去


時田章已五歲,日夜思念母親,悲哭不休,幸得董仲先生指點,到水池邊尋找母親

天女與兩個姊姊就帶著田章上天庭,天公十分愛憐,於是教他方術藝能

四月五日後轉回人間,田章已經是十五歲的博學少年

後來果然因為回達帝王的難題,而召拜為僕射

從此,帝王及天下人民才知道田章是天女之子,崑崙故事,也屬於白鳥處女型的故事,

但已經比干寶搜神記的毛衣女故事內容豐富,它在後半部,還增衍了「田章尋母」一段情結

其實,織女牽牛神話在這個時期,大約轉化為地方風物傳說、鵲橋傳說、及前往遇仙傳說三種類型;

其中除了遇仙傳說裡的董永故事之外,都不曾和白鳥處女故事合流

直到「崑崙」故事與「董永變文」逐漸合流,最後終於促成了織女牛郎民間故事的重要情節,

-牛郎到河邊偷看織女洗澡,偷走天衣,織女才嫁給牛郎為妻。例如七夕 -牛郎與織女(偷衣版) 

因此董永故事,尤其董永變文,可以說是把天鵝處女型故事引渡到牛郎織女故事的重要關鍵。

而且,自話本以後,有七仙女的出現,也促成民間故事中,織女又成為天上排行第七的仙女說法

說到七仙女,幼時曾觀看的台語連續劇「七仙女」,

其結局為七仙女身穿戰意對抗奉玉帝命令拆散她與董永的天兵天將,

然而卻為開放式結局,令幼年時的我甚為懸念


又董永故事自變文以後,增添織女與董永育有一子之事,即「仙姬送子」

因此成為與孩子有關的女神,成為子守神,在臺灣稱織女為七娘媽,為孩子的守護神,

儼然是一副慈母像,和民間故事裡多情賢淑的織女形象十分吻合

因此織女從人們祈願福佑的對象、乞巧、祈求姻緣、乞子乃至成為守護孩子的女神

在日本則織女為人們實現心願的女神,


又日本神話的「天照大神」亦為「織女神」


最後放這一首歌曲-


萬葉集3657首:「年にありて一夜妹に逢ふ彦星も我れにまさりて思ふらめやも」

牽牛和愛妹(織姬)一年也會相會一夜,誰會比我更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