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量子


遂古未形,理則安棲?

方程既立,時焉得施?

未測之態,值若安寄?

疊加無別,其實何依?


糾纏千里,應若合符;

一端既動,他端何知?

訊息不越光限之律,

然合式同存,其理安持?


測行一瞬,態何以定?

概率既分,結果誰憑?

若塌縮實,何脫薛氏?

若塌縮虛,何據經驗?


微域冥冥,宏境昭昭;

退相渺然,界面何標?

經典之象,自何湧流?

粒波兩觀,何由並調?


詮釋百家,同式異牟;

同式不易,義何分洲?

若真可驗,真在何處?

若真難名,當以何求?


梅氏云:「毋多言,且計算。」

方程既嚴,求驗斯在;

理雖繁縟,據此可判。

又曰:「方法自足,實在後寢;

能測者真,無測者靜。」


皮氏復言:「量子之事,不生希域;

其生其滅,唯在吾室。」

理雖抽象,象止其間;

方程縱妙,坐標難離。

然事之所現,唯器與物,唯測與知。

若事不在理域,而在吾室,

則實在安生?本體安述?


曰:事件既成,理隨之立;

方程為用,不為所出。


哥本何言?曰:「能測者言。」

未測不談,值不可論。

物之所是,唯賴互存;

事件未立,性質無根。


塌縮何起?曰測量因。

邊界難繪,器物為真?

觀者介入,界焉可分?

微域之境,事同緣生。


若態非物,只記概率;

本體何在?曰「無所記」。

可驗者實,不驗者棄;

自然之理,限於能比。


然問復存:

未測之時,態乎?值乎?

實否?虛否?

哥本答曰:「皆無所須。」


是則哲人驚,學人惑;

理既嚴明,義何不確?

然其美在可驗之位,

不語本體,務守其勢。


多界何立?曰演化全。

塌縮不存,唯幺正旋。

事既一成,分支自繁;

世界多岐,何者為焉?


吾所經驗,一線而存;

旁途無數,與我同奔。

此身所在,何以自別?

意識微隅,分支所截。


若宇宙波函,實存無疑;

本體雖一,經驗多姿。

問曰:無塌縮者,何以定值?

答曰:退相使然,自分成枝。


枝枝何實?分分何真?

吾處其一,彼亦為身?

若真皆存,義將安尊?

多界之說,其理若燈。


再問尤深:

既皆存在,實在安名?

若真非一,一何所憑?

埃氏微笑:「全波為真。」


粒線既真,行跡何明?

波姆言:位置恆存,其行有形。

波場導引,非域而應;

粒之所止,依此而行。


若波為實,其值可載;

然非定域,遠近皆在。

貝爾示曰:局域難取;

導引昭然,遠域可與。


粒行唯一,測得其然;

態雖疊加,粒只其間。

塌縮何為?曰「有效焉」;

本體無塌,粒已自判。


然問尤深:

初態難知,分布難親;

觀之若統,真義何陳?

波姆言:「均布可循。」


遠域之應,何以能果?

波場全局,一息皆可。

然其物理,驗何所加?

此中之難,世人亦嗟。


關係何生?曰「互動成。」

性質非固,系系自呈。

吾觀彼物,得其一形;

彼觀吾者,或異為名。


若事為本,每觀自真;

無自在眼,統一全因。

同物異述,何以不紊?

曰:關係自別,不相雜混。


塌縮非變,只是界分;

於觀者真,於外未承。

事件既立,其事乃生;

彼此所據,各具其名。


問及其深:

性質若相,本體何存?

本若不立,真安可論?

關係者曰:本無所存;

存者皆事,由互動生。


資訊何義?曰「預測器。」

態非物值,乃吾所識。

ρ非本體,乃知之跡;

經驗既變,態亦隨移。


概率為誓,行動所依;

觀者有別,態亦自異。

實在何在?曰「事件之實」;

可驗之果,不因誰移。


糾纏何義?曰「資源系」;

非為神秘,只記統計。

非定域現,相關所起;

不得致訊,不破因序。


再問其深:

若態為知,物基何棲?

若知更替,實在安棲?

資訊者言:「事件可依,

統計即實,本體無虧。」


量子之域,幽深莫測;

五家之言,各守其則。

同方程也,義分五色;

求驗之士,慎勿輕棄。


問其所極:

本體可知乎?

實在可名乎?

觀者之界,可越乎?

時間之參,可量乎?

塌縮真假,可否定乎?

多界之真,何由測乎?

導引之實,可證乎?

關係之義,何以總乎?

資訊之說,何以自足?


百問既列,理自昭其緒:

物理之道,不假玄語;

論證為基,實驗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