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力學(Mechanics)



四大力學(Mechanics)
  1. 古典力學(Classical Mechanics) :牛頓力學、拉格朗日/哈密頓力學,包括特殊相對論性力學。
  2. 量子力學( Quantum Mechanics):矩陣力學、波動力學、薛丁格/海森堡/狄拉克繪景、密度矩陣、路徑積分、二次量子化。
  3. 統計力學(Statistical Mechanics):系綜(微正則/正則/巨正則)、配分函數與熱力學聯繫、玻色/費米氣體、相變與臨界、非平衡入門(Boltzmann/Fokker–Planck/Langevin)。
  4. 流體力學(Fluid Mechanics):連續方程、Euler/Navier–Stokes、黏性與應力、邊界層、層流/紊流、無因次數(Re, Ma, Fr),包括非平衡熱動力學部分內容。
古典場論(Classical Field Theory)
  • 電動力學(Electrodynamics):Maxwell、規範對稱與 Noether 電荷、協變、輻射與散射。
  • 相對論(Relativity)
量子場論(Quantum Field Theory)

統計場論(Statistical Field Theory)

場本體論 宇宙在本質上是連續且局域的,粒子與離散性只是從連續場的動態中湧現出來的近似現象。
粒子只是場的激發(excitation),不是基本實體。電子、光子等只是電子場、電磁場等的量子化波動。真正基本的是場。
宇宙在最根本的層次上是連續的(continuous),而不是由離散的點或格點構成的。也就是說,時空不是像像素那樣一格一格的,而是光滑、可微的流形。
「離散性」不是宇宙本質,而是湧現(emergent)現象——是從更底層連續場的行為中,在某些條件下自然出現的近似結果。像是量子化、粒子性、能階等,都是場的動態中湧現的表現。
「局域性原理」(principle of locality),意思是——物理影響只能在有限的距離內傳遞,沒有「遠距作用」。這是量子場論(QFT)的一個核心假設,也與相對論兼容:訊息或因果不能超光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