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化學
- Alessandro Volta(1745–1827)|電堆、電位差
- Amedeo Avogadro(1776–1856)|等體積等分子數、𝑁𝐴
- Michael Faraday(1791–1867)|電解定律、電磁感應
- 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熱力學與動力論:Maxwell 分佈、Maxwell 關係式
- J. Willard Gibbs(1839–1903)|巨正則系綜/自由能:Gibbs 自由能 G、化學勢、相率、相圖與平衡準則。
- Ludwig Boltzmann(1844–1906)|統計力學/H 定理, Maxwell–Boltzmann 分佈,S=kln Ω
- J. H. van ’t Hoff(1852–1911)|滲透壓、平衡溫度依賴 【諾化 1901】
- Max Planck(1858–1947)|能量量子化 【諾物 1918】
- Svante Arrhenius(1859–1927)|速率–溫度關係、解離理論 【諾化 1903】
- Richard Zsigmondy(1865–1929)|超顯微鏡、膠體 【諾化 1925】
- Fritz Haber(1868–1934)|高壓催化、氮固定(哈柏–波許之物化基礎) 【諾化 1918】
- Irving Langmuir(1881–1957)|吸附等溫式、單層表面 【諾化 1932】
- Niels Bohr(1885–1962)|原子能級、譜線 【諾物 1922】
- Robert S. Mulliken(1896–1986)|量子化學/分子軌域(MO 理論、電荷轉移) 【諾化 1966】
- Linus Pauling(1901–1994)|量子化學/價鍵理論(VB、雜化、電負度) 【諾化 1954】
- Felix Bloch(1905–1983)|布洛赫定理/布洛赫波、NMR 布洛赫方程(𝑇1、𝑇2鬆弛;自旋動力學與光譜學基石) 【諾物 1952】
- Walter Kohn(1923–2016)|密度泛函理論(DFT)奠基:Hohenberg–Kohn 定理與 Kohn–Sham 方法,將多體電子問題化約為單粒子方程,推動計算化學與固態計算實務化。【諾化 1998】
輸送現象
- Leonhard Euler(1707–1783)|無黏流體動力學奠基Euler 方程(黏度 𝜇=0 並建立Euler(歐拉)描述(在固定空間點觀察流場)。
- Joseph-Louis Lagrange(1736–1813)|拉格朗日描述/質點隨體視角追蹤流體微團的運動;導入實質導數,連接微觀運動與連續介質守恆律與變分原理(Euler–Lagrange 方程的連續介質版本)。
- Joseph Fourier(1768–1830)|熱傳 傅立葉定律:𝑞=−𝑘∇𝑇
- Claude-Louis Navier(1785–1836)|動量傳遞 在歐拉方程中引入黏滯項,奠定Navier–Stokes 的黏性形式
- George G. Stokes(1819–1903)|動量傳遞 推進黏滯流與斯托克斯流;小雷諾數阻力定律,與 Navier 串成 Navier–Stokes 方程
- Adolf Fick(1829–1901)|質傳 菲克定律:𝐽=−𝐷∇𝑐;擴散的基本框架。
- Osborne Reynolds(1842–1912)|動量傳遞 雷諾數與層流↔紊流轉換;RANS 時間平均思想。
- Wilhelm Nusselt(1882–1957)|熱傳努塞爾數:Nu=ℎ𝐿/𝑘;把對流傳熱無因次化、建立經典關聯式。
- Thomas K. Sherwood(1903–1976)|質傳 舍伍德數: Sh=𝑘𝑐𝐿/𝐷;對流質傳的標度化與關聯式實用化。
- Robert B. Bird(1924–2015)|三傳統一《Transport Phenomena》把動量/熱/質用守恆律+本構統一成一個語言(BSL 架構)。
有機合成
- Adolf von Baeyer(1835–1917)|染料合成、環張力 【諾化 1905】
- George A. Olah(1927–2017)|碳正離子、超強酸 【諾化 1994】
- Akira Suzuki(1930– )|Suzuki 交叉偶聯 【諾化 2010】
- Richard F. Heck(1931–2015)|Heck 烯基化 【諾化 2010】
- Ei-ichi Negishi(1935–2021)|Negishi 有機鋅偶聯 【諾化 2010】
高分子
- Hermann Staudinger(1881–1965)|提出高分子長鏈假說、證實共價主鏈結構,奠定高分子化學基礎。【諾化 1953】
- Karl Ziegler(1898–1973)|Ziegler–Natta 催化開啟烯烴立構選擇性聚合。【諾化 1963】
- Giulio Natta(1903–1979)|以催化控制 PP/PE 立構(等規、間規),塑料結構工程化。【諾化 1963】
- Paul J. Flory(1910–1985)|高分子統計熱力學與溶液/鏈構形理論(Flory–Huggins、θ 條件)。【諾化 1974】
- Alan G. MacDiarmid(1927–2007)|與 Heeger、Shirakawa 發展導電聚合物(摻雜聚乙炔)。【諾化 2000】
- Pierre-Gilles de Gennes(1932–2007)|軟物質物理:液晶與高分子序參量與臨界現象的「縮尺」思想。【諾物 1991】
- Alan J. Heeger(1936– )|導電聚合物的電子結構與載流機制、裝置應用。【諾化 2000】
- Hideki Shirakawa(1936–2020)|聚乙炔合成與摻雜導電性的里程碑。【諾化 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