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遊記》三藏法師所取瑜珈之正宗。
.jpg)
瑜珈之正宗
《西遊記》第八回,如來佛有一段話:「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修真之經,正善之門。我待要送上東土,但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怠慢了瑜珈之正宗。」這段話裡,關於「三藏」的解說和佛經數量的統計,純屬「小說家言」,荒唐怪誕,不符合歷史真實。我們知道,三藏是指經、律、論三部分典籍而言,其中固然有「談天說地」的內容,也有所謂「度鬼」的內容,但絕對不是這麼簡單。作者之所以這樣說,完全是出於小說寫作手法的需要,讀者不必認真,也不必計較。這裡要說的是「瑜珈之正宗」。
關於「瑜珈之正宗」,我們所依據的版本有黃肅秋先生的注釋:「瑜珈宗,佛教中密教的總名。這裡泛指佛門、佛法而言。」這個解釋或定義雖然不準確,但能提出「密教」兩個字,也算是得其要領。
「瑜珈」,通常翻譯為瑜伽,梵文為yoga。印度上古,即公元前1000年前,就有了這個詞,最初指兩頭牛脖子上架的軛,後來發展為結合、聯合的意思;再後來,即公元前600年以前,就成為婆羅門教的一種修煉方法,有時也指修煉時達到的一種境界。佛教吸收了這一修煉方法,但中國佛教更多的是把它稱為禪定。到7世紀,印度佛教傳承中出現金剛乘,因金剛乘注重瑜伽修行,故又稱“瑜伽教”,印度傳統的佛教體系開始受到顛覆。
9世紀,金剛乘發展到“大瑜伽”階段,10世紀末期則進一步發展出“無上瑜伽”,將印度佛教推向極致,也推向自己的反面。而在這數百年間,中國佛教一直受到印度密教金剛乘的影響。西藏佛教則更受到金剛乘“大瑜伽”和“無上瑜伽”的影響,並於元代以後影響中原地區。
關於「瑜珈之正宗」,我們所依據的版本有黃肅秋先生的注釋:「瑜珈宗,佛教中密教的總名。這裡泛指佛門、佛法而言。」這個解釋或定義雖然不準確,但能提出「密教」兩個字,也算是得其要領。
「瑜珈」,通常翻譯為瑜伽,梵文為yoga。印度上古,即公元前1000年前,就有了這個詞,最初指兩頭牛脖子上架的軛,後來發展為結合、聯合的意思;再後來,即公元前600年以前,就成為婆羅門教的一種修煉方法,有時也指修煉時達到的一種境界。佛教吸收了這一修煉方法,但中國佛教更多的是把它稱為禪定。到7世紀,印度佛教傳承中出現金剛乘,因金剛乘注重瑜伽修行,故又稱“瑜伽教”,印度傳統的佛教體系開始受到顛覆。
9世紀,金剛乘發展到“大瑜伽”階段,10世紀末期則進一步發展出“無上瑜伽”,將印度佛教推向極致,也推向自己的反面。而在這數百年間,中國佛教一直受到印度密教金剛乘的影響。西藏佛教則更受到金剛乘“大瑜伽”和“無上瑜伽”的影響,並於元代以後影響中原地區。
《西遊記》的作者之所以能夠說出“瑜伽之正宗”這樣的話,正反映了我們佛教界自唐代以來就受到密教金剛乘(即瑜伽教)影響的現實。
.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