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 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如印度佛教吸納大自在天與烏摩女神夫婦而成為勝樂金剛與金剛瑜伽母,中國道教吸收佛教的觀音(梵:Avalokiteśvara)/白衣觀音(梵:pāṇḍara-vāsinī)而成為「慈航大士」乃一女真(女仙)——慈航普渡圓通自在天尊。

明代編修的《歷代神仙通鑑》記載:「普陀落伽岩潮音洞中有一女真,相傳商王時修道於此,已得神通三昧,發願欲普度世間男女。嘗以丹藥及甘露水濟人,南海人稱之曰慈航大士。」

神通三昧則如《六祖壇經》所云:「見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來自由,無滯無礙,應用隨作,應語隨答,普見化身,不離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戲三昧,是名見性。」
見性,依《道德經》道為萬物之本源,也就是自性,承先啟後的《莊子》則主張:宇宙萬物的本根是「道」,人和萬物所得於道以生者是「德」,德表現在形體方面的是「性」,「性」作為「德」的顯現是素樸的、自然的,自性即是「性命之情」——性命的真實狀態。
_waifu2x_art_noise1_scale.png)
以「甘露水濟人」,在密教中觀音母白衣觀音,「白」即代表「水大」而為「大悲甘露」。
-----------------------------------
註:佛教中梵名為Avalokiteśvara的觀世音菩薩,如佛經所稱大丈夫,為男性菩薩,然而在中國化過程則將其轉變為女性菩薩,並且產生妙善公主故事。
佛教中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的白衣觀世音(又稱白處尊、白衣觀自在、白衣菩薩、白衣大士)則為女性尊,即為佛母、菩薩母,她是Avalokiteśvara的母親,即觀音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