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辯才女神(Sarasvatī)的肌膚「乳白明皙」又時常穿著「潔白衣裳」,她同時也是與她同名的印度一條聖河之女神,她是印度眾河之首,最為清淨之河流能滌淨一切汙穢,消除一切罪障,作為女神她具有超凡的智慧與擁有無量福德來哺育眾生界,因此以白(Śvetā)為別名,又被尊稱為大白(Mahā-Śvetā)。辯才女神是音樂、語言、藝術以及學問和智慧的女神,她同時也是與她同名的印度一條聖河之女神,她是印度眾河之首,最為清淨之河流能滌淨一切汙穢,消除一切罪障,作為女神她具有超凡的智慧與擁有無量福德來哺育眾生界,她的梵名Sarasvatī是由具有『水』和『語言」意思的『Saras」,加上擁有~的女性意思的『vatī」,所以「Sarasvatī」是『擁有豐沛水之女神』以及『語言之女神』。

在中國南北朝曇無讖所翻譯的《金光明經》將『Mahā-Sarasvatī』意譯為『大辯天』、唐朝義淨所翻譯的《金光明最勝王經》將『Mahā-Sarasvatī』意譯為『大辯才天女』,即將「Sarasvatī」意譯為「辯天」、「辯才天女」,唐密祖師善無畏翻譯的《大日經》則將『Sarasvatī』意譯為『美音天』,又『Sarasvatī』亦名『Svaravatī』即為妙音女神,她創造了svara-maṇḍala」(聲音曼荼羅),世界一切皆源自於此,真言陀羅尼也源自於她。
女神Sarasvatī擁有許多別名,諸如「Śatarūpā」(擁有百種美貌的女神)、「Brāhmī」(梵,創世女神)、「Vedamātā」 (知識之母)、 「Sāvitrī」(太陽女神)、「Gāyatrī」(詩歌女神)、「Vāgīśvarī」(主宰語言之女神・語自在女)、 「Vāc」(語言女神,一切真言陀羅尼皆是她的創造)、 「Śvetā」(潔白女神)等等。印度之奧義書將宇宙原理『梵』的本體說明為「智慧(prajñā),也是妙樂(sukha)」,這就是的『辯才女神』(Sarasvatī)作為「Brāhmī」(梵,創世女神)的性質,她是精神(靈魂)之實在,是認識的主體,以完全的認知為其本質,梵即是與有相待而成為本體之一相。
如此「梵」就是「般若」(prajñā),般若之梵語「Prajñā」,此梵語是由接頭詞「Pra」(向前方、前進)與動詞詞根「√jñā-9」(認識、了知)構成的女性名詞,原意是「向某個對象前進去認識它」,即「全面地、直接地、徹底地去體驗而覺知某個對象,「認識的主體」與「被認識的客體」彼此一如而主客俱泯就是「Prajñā」,她就是「Brāhmī(梵,創世女神)」即辯才女神(Sarasvatī)。女神教中作為創世之性力女神的『辯才女神(Sarasvatī)』又名「Brāhmī(梵,創世女神)」是宇宙創生之原理,宇宙萬有皆源自於她;『辯才女神』(Sarasvatī)作為「靈感」與「啟發」之女神被稱為「Vedamātā (知識之母)」;『辯才女神(Sarasvatī)』是主宰語言之女神「Vāgīśvarī(語自在女神)」,她創造了『Mantra』(真言),甚至她就是真實語之本身『Vāc』(語言女神)。

在西藏密教稱Sarasvatī為妙音佛母,她是文殊菩薩一切能力的來源,也就是性力( Śakti),文殊菩薩的智慧即源自於妙音佛母(Svaravatī),才得以揮劍斬除一切戲論,她就是妙法胎藏(Sad-dharma-garbha),轉一切言語為妙法輪。
日本密教之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中觀音院的白身觀自在(Śvetā-bhagavatī),「Śvetā」也是辯才女神的別名。

在密教中辯才天女(Sarasvatī)』的種子字是



我所供奉的妙音女神,她的四臂代表人生的四大目標(Puruṣārtha)—正法(dharma)、利益(Artha)、愛慾(Kāma)、解脫(mokṣa)。持持象徵智慧的念珠(Akṣamālā),串在一起成為相連在一起的圓環之念珠也象徵時間的永恆流轉,凸顯辯才女神作為創世女神的精神之一面;記載一切知識的梵篋;手持vīṇā的弦樂器,彈奏宇宙之弦,真理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