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萌え仏】普賢菩薩


由繪師たかし♂所造的普賢菩薩,乃莊嚴姝麗之圓滿女尊。中國華嚴宗二祖智儼解釋「普賢」兩字的意思而說:「行周法界曰普,順體調善稱賢。」其實普賢之梵語為「Samantabhadra」,「Samanta」是「遍一切處」的意思而「bhadra」則是「圓滿、吉祥」的意思,梵語「Samantabhadra」就是「遍一切處吉祥」,其意義就是「無所不在的光明」而與華嚴法界教主清淨法身佛「毘廬遮那」之梵語「Vairocana」的「光明遍照」意義相當,在密教最後即發展出本初佛普賢如來與普賢佛母。

梵語「Samantabhadra」在佛教經典的出現,可以追溯到西元二世紀的「法有我無宗」所撰集的《百緣經》和《普曜經》,她們稱之為「賢善」和「普賢法身」,都是具有遍吉祥或圓滿意義,就普賢證得法身來說,是法身普遍吉祥;就普賢大行大願來說,就是行願的普遍吉祥,行願的遍吉,是屬於因中一切菩薩的行德法身的遍吉,是屬於果上一切諸佛的理德。若因若果,若事若理,沒有不是普遍吉祥的。
顯教
普賢菩薩在顯教之境界是華嚴一乘教乃第九住心之「極無自性心」,華嚴一乘教之「性起」法門以全一之「真如(tathatā)」、當體之動,轉成為宇宙萬有。宇宙萬物從現象來看是沒有固定的自性,因此說「極無自性」,若宇宙萬物從原理來說,則是有普遍自性,也就是「空性」而不是「無自性」,此「空性」以密教究極圓滿境地來說,就是「法界體性之六大(地、水、火、風、空、識)」。
普賢菩薩的顯教境界之性起法門,主張宇宙存在之一事一物,不止是空間的橫之構造性互相交涉而已,時間的縱之構造性關係也都在一瞬,一刻間活現於不可須臾分離之全一關係中。故舉一即一切為其背景而附屬之,而言一切即非各個孤立,都是不可須臾分離的一體。所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之關係,同時,貫三世而逐漸發展流動。現在之一瞬,荷負過去之一切,孕育未來之一切;而活現於無限。此一塵一法之中具全宇宙,各個各自建立自己之世界,彼此交涉關聯。恰如帝網重重,各寶珠互相以自己之內容而交映互照無盡。其過去之一切,未來之一切,現在之一切同時具足圓滿無缺,逐次緣起也,此為事事無礙,亦名法界緣起。

強調此事事無礙、法界緣起者,以宇宙一切為動態去觀察,亦止於得到「智性」之滿足,於「情意」上卻峻別因果。直把現在之世界看成凡夫因地之所見而斥之,而把果人之世界實相視為完全斷 絕因人視聽,為不可得、不可説之境地,將此生、佛、因、果加以峻別,加以隔執為二,實違反理想與現實。「智、情、意」對立缺乏彼此圓融調和,不能於宗教心上將「智、情、意」打成一片,以便能把握宇宙真相的活現去實現行動。鑑此缺陷,把握了其全一之宇宙實相,當體為法身佛。於宗教心上,以一事一物為聖的東西去侍奉,由各個立場去充實莊嚴法身佛之內容者,即密教之特質也。
密教
唐密祖師善無畏於《大日經疏》開示普賢(Samanta-bhadra)之名:「普賢菩薩者,普是遍一切處,賢是最妙善義。謂菩提心所起願行, 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處,純一妙善,備具眾德,故以為名。」並於密教的《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大日經)》系統的三聖尊乃「執金剛(即金剛手秘密主)、普賢菩薩、蓮華手菩薩(即觀世音菩薩)」分別對應三部族:「執金剛對應金剛智慧門而降伏方便即金剛手院(金剛部)」;「蓮華手菩薩音對應蓮華三昧門而增益方便,即蓮華手院(蓮華部)」;「普賢菩薩對應對如如法身門而寂災方便,即如來部」,普賢對應「佛部」。在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台蓮華八葉院中,普賢菩薩位於蓮華之東南方的花瓣上,代表「遍法界淨菩提心」而為即身成佛之因,圓極普賢願行(即如來功德)之果位即為「大日如來」。
在密教之《金剛頂瑜伽十八會》系統中,普賢菩薩等同「金剛手(Vajrapāṇi)」、執金剛(Vajradhara)、金剛薩埵(Vajrasattva),又名「一切義成就(Sarvārthasiddha)」,如唐密祖師不空於《理趣經釋》所開示:「一切義成就者,普賢菩薩異名也。金剛手菩薩摩訶薩者,此菩薩本是普賢,從毘盧遮那佛二手掌,親受五智金剛杵,即與灌頂,名之為金剛手。」又解釋『妙適清淨句是菩薩位(男女交合絕妙恍惚之際,也是清淨菩薩的境界)』而云「由修金剛薩埵瑜伽三摩地,得妙適清淨句,是故獲得普賢菩薩位。」在金剛頂瑜伽密教中,金剛手普賢菩薩代表「一切如來菩提心」,初發菩提心,由金剛薩埵加持(即自身三密加持),修證普賢行願而證如來地。
《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與《理趣經》中,普賢亦名「一切義成就(Sarvārthasiddha)」,「一切義成就(Sarvārthasiddha)」也是佛教對釋迦牟尼佛的本名「悉達多(Siddhāttha)」的點綴所成的名字,來表現此人的偉大。

在佛教編造的悉達多出生之神話,說明悉達多之生母「王妃摩訶摩耶(Mahāmāyā-devī)」在妊娠之時,作了「六牙白象入她的子宮」的瑞夢,這即是佛教所主張將要成佛的「最後身菩薩」,從兜率天下生時,必然是以六牙四足的白象之形進入生母子宮之中。不過,在《太子瑞應經》與《過去現在因果經》中則是記載為「菩薩乘白象」入生母子宮,值得留意的事,大乘佛教的普賢菩薩的坐騎就是六牙四足之白象,因此金剛頂瑜伽密教稱普賢菩薩為「一切義成就(Sarvārthasiddha)」而與悉達多太子同名,即暗示二者一如不二。
日本高野山真言宗之松長有慶大僧正說明在《金剛頂經》中被稱為「一切義成就菩薩」的「普賢菩薩」即暗示為釋尊。依《金剛頂經》之記載,當一切義成就菩薩也就是悉達多太子在菩提樹下入無識身三昧(觀一切法皆無自性而空,而不見身心)時,「大日如來」示現受用身而出現在一切義成就菩薩面前,告訴悉達多說:「如果不知道一切如來真實智,怎能以修苦行(指悉達多修六年苦行),證得無上正等覺菩提呢?」悉達多受此警覺,立即從無識身三摩地出定,頂禮大日如來,請求教導修行,了知真實智慧的金剛頂瑜伽行,於是大日如來傳授一切義成就菩薩「五相成身觀」,一切義成就菩薩以顯入密,次第修行「通達菩提心」、「修菩提心」、「成金剛心」、「證金剛身」、「證金剛身」、「佛身圓滿」,最後即身與法身佛大日如來一如不二,證得法界體性智成為大日如來。

在《理趣經》中普賢菩薩為「一切平等建立如來」,不空三藏在《理趣經釋》說明「一切平等建立如來者,是普賢菩薩之異名也。」日本高野山真言宗之松長有慶大僧正解釋「一切平等建立如來」是在此宇宙中建立自身、自然界及一切存在都是平等而同躰的如來。松長有慶大僧正也補充說明,「一切平等建立如來」若根據《理趣經》的梵文來直譯則是「住於平等之如來」,也就是「住於一切存在皆平等的境地之如來」。
「一切平等建立如來」也就是普賢菩薩在《理趣經》中開示「一切法三摩耶最勝出生般若理趣」即「一切真理之開悟的最上層之般若波羅蜜多教義」。《理趣經》云:「時薄伽梵一切平等建立如來,復說一切法三摩耶最勝出生般若理趣。所謂一切平等性故,般若波羅蜜多平等性,一切義利性故,般若波羅蜜多義利性,一切法性故,般若波羅蜜多法性,一切事業性故,般若波羅蜜多事業性。應知,時金剛手入一切如來菩薩三摩耶加持三摩地,說一切不空三摩耶心」。
其中「一切平等性故般若波羅蜜多平等性」是「金剛部大曼茶羅,由入此曼茶羅,能悟一切有情皆有不壞金剛佛性,這也是慾金剛女(Iṣṭa-vajrī))之三摩地」;

「一切義利性故般若波羅蜜多義利性」是「寶部大曼茶羅,由入此曼茶羅,因此證得如虛空真如恒河沙功德,這也是觸金剛女(Kelikila-vajrī)之三摩地」;

「一切法性故般若波羅蜜多法性」是「蓮華部大曼茶羅,由入此曼茶羅,證悟清淨法界如蓮華,不染諸惑,這也是愛金剛女(Rāga-vajrī)之三摩地」;

「一切事業性故般若波羅蜜多事業性」是「羯磨部大曼茶羅,由入此曼茶羅,獲得迅疾身口意,至於十方一切世界佛集會,廣大供養也,這也是慢金剛女(Māna-vajrī)之三摩地」,額外一提,「慢金剛女(Māna-vajrī)」又名「慾自在女(Kāmeśvarī)」,在印度女神教(Shaktism)中「慾自在女(Kāmeśvarī)」也是「大自在女神Pārvatī」的別名,代表她主宰愛慾。

至於「金剛手入一切如來菩薩三摩耶加持三摩地」,「金剛手」即是普賢菩薩,三摩耶(samaya)在此解釋為「曼荼羅(maṇḍala)」,一切如來菩薩三摩耶就是由金剛部大曼茶羅、寶部大曼茶羅、蓮華部大曼茶羅、羯磨部大曼茶羅所成之「一切如來菩薩曼荼羅」,加持是梵語adhiṣṭhāna的意譯,意思是佛菩薩給予助力,在此即是慾、觸、愛、慢之四金剛女給予力量(Śakti),三摩地(Samādhi)即指慾、觸、愛、慢之四金剛女,如此「金剛手入一切如來菩薩三摩耶加持三摩地」就是普賢菩薩入慾、觸、愛、慢之四金剛女之中,得到她們給予的力量(Śakti)。如此,「金剛手」即普賢菩薩在慾、觸、愛、慢之四金剛女之中說出一切不空三摩耶之心真言,也就是真實究竟大樂,一切存在不是空的心真言「(hūṃ)」,這也是愛染明王的種子字「(hūṃ)」代表「愛染即菩提」。

在日本密教之愛染明王法的的根本經典《金剛峰樓閣一切瑜伽瑜祇經》中金剛界如來也就是金剛界大曼荼羅之中尊「大日如來(Mahā-Vairocana」)」,說出窣覩波(stūpa)法界普賢一字心密言「(vaṃ)」,此乃金剛界三十七智究竟歸於金剛界真髓(即法界體性智)的真言,大日如來告訴金剛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深密瑜伽金剛一切如來大勝金剛心瑜伽,成就三十七尊自覺聖智者,應用金剛界中三十七羯磨印成就,常當持普賢菩薩一字心明,與此出入息,隨氣相應,身語意金剛智,當速獲之,速證普賢菩薩之身,此名普賢菩薩金剛薩埵三昧耶三十七智深密相應。大阿闍梨應作此法,若諸阿闍梨,曾入金剛界大灌頂,及受金剛界阿闍梨位,應修此法,常以一字齊運三業,當獲得大普賢薩埵之身。」於是大日如來現大普賢薩埵之身而為「金剛界普賢如來」以以偈讚曰:「大有金剛性,光明遍照王,清淨妙蓮染,無為而作業,金剛鉤召起,熾盛威三界,決除無智闇,被金剛甲鎧,染欲諸有情,安樂行餘益,隨機轉法輪,盡除諸蓋障,稱讚令歡喜  戲笑或悅意,離言我所能,三業持常寂,持明阿闍梨,思惟十六義,誦一字心密,三十七圓滿,常持此讚王,結大羯磨印,若作漫荼羅,及畫瑜伽像,結窣覩波印,誦明如四處,普賢三昧耶  屈進力如鉤,檀慧禪智合,是名彼大印,次誦一字明,結大羯磨印,時時不間斷,三十七圓滿。」又善女人修此深密瑜伽獲得大普賢薩埵之身即成為「普賢佛母(Samantabhadrī)。

此普賢如來(Samantabhadra)與普賢佛母(Samantabhadrī)正是後來西藏密教阿底瑜伽(Ati Yoga)的「本初佛普賢王如來(Samantabhadra)」與「本初佛母普賢佛母(Samantabhadrī)」,這正是大圓滿(Mahā-Śānti)所言,男人與女人本來皆具有「佛性」。

話說,我國的峨眉山為普賢菩薩之道場,而在金庸的小說中設定郭襄開創了峨眉派,並且在神鵰俠侶三版中得到西藏密教的金輪國師傾囊相授自身法門的內外武功,其中包括無比瑜珈也就是阿底瑜伽(Ati Yoga),乃本初佛普賢王如來與本初佛母普賢佛母所授的大圓滿(Mahā-Śānti),若郭襄修得究竟圓滿,即可得普賢佛母法身了。

繪師たかし♂所造的普賢菩薩,乃身騎六牙白象,端麗妍美胸乳圓滿之女尊,手持傳播佛法的漫畫,來渡化眾生,正是《大日經》所云:「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普賢菩薩密號為真如金剛,種子字為「(aṃ)」代表證悟菩提,真言:「namaḥ samanta-buddhānāṃ samatā-anugata viraja-dharma-nirjāta-mahā mahā svāh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