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中國佛話・觀世音傳奇】撒沙填泥道

由上海文藝出版社蒐集中國民間各地流傳佛教相關故事傳說,整理編輯而匯集成《中國佛話》,我將其中與觀世音菩薩有關的民間故事挑選幾則彙整於此。

撒沙填泥道
從前有個窮漢,名叫得財。他爹娘給他取這個名字,是盼他長大了能發財。可是,得財長到三十來歲了,還是光棍一條,窮得連鍋也揭不開。這一年,得財到普陀山去進香,想求觀音菩薩保佑他早日發財。他從前寺拜到後寺,從後寺拜到佛頂山,聽説梵音洞觀音菩薩會現身,有求必應,於是又跟在香客們後面,到梵音洞去拜觀音菩薩。
那時候,梵音洞與普陀山之間有一條開闊的泥道,兩頭通海。漲潮時,風大浪高潮流急,落潮時,又泥濘不堪。人們要去梵音洞,只得等落潮後,赤脚從泥道上跋涉過去。
得財到了那裡,看著這片海塗,心裡暗暗盤算起來,我要是能弄到一只舢板,在這裡搖船擺渡,一來行善積德,二來自己下半輩子也算有了著落。他越想越覺得自己這個主意不錯 ,便在海邊搭了一座茅草棚,向香客們募化買船錢。香客們都説這是件好事,便紛紛解囊相助。
幾個月過去了,得財募到不少銅錢碎銀,粗粗一算,買隻舢板足足有餘。可是他看著這些白花花的碎銀,叮噹響的銅錢,卻變了主意:「這條財路斷不得!再募化幾年吧!」
幾年過去了,得財才把渡船買來,多餘的錢全部進了他的腰包。擺了幾天渡以後,他又想出一個名堂,買來一尊觀音小佛像,供在船頭上,又從茅棚裡拿來一只鹹菜罐放在觀音像前,罐上貼著一張紅紙條,上寫「慈航普渡,隨緣樂助」八個字,以此來敲香客們的竹槓 ,要是香客們往罐裡丟的錢少了,他就故意把舢板搖得晃來蕩去,嚇得善男信女們跪在觀音前叩頭念經,把身上的銅銦碎銀全掏出來往罐裡丟。就這樣,得財的膽子越來越大,心腸越來越壞,遇到年輕漂亮的女香客,還動手動腳調戲。香客們心裡恨他,但又不敢貿然得罪他,因爲他們得靠這個艄公來往擺渡呀!
有一天,得財見無人來擺渡,便把舢板泊在岸邊,將十多條黃魚乾曬在艙板上,然後坐在後艄,拿出一壺老酒和幾截鰻魚,悠閒自得的吃喝起來。
「艄公,擺渡嘍!」突然,岸上傳來清脆的呼喚聲。得財扭頭一看,唷!是個十分標致的大姑娘,手臂上挽著一只小竹籃,上面蓋著一塊繡著荷花的方巾。得財心裡癢癢的。連忙放下酒杯,伸手去扶姑娘上船。那姑娘也不理睬,只輕輕一跳就跳到船上。得財扶了個空,順勢把櫓一扳,舢板離了岸。他見兩岸無人,就有一下,没一下的搖著,兩隻眼睛色瞇瞇盯在姑娘身上。
「女香客,妳是來求福還是求子呀?」
那姑娘正襟危坐,微微冷冷一笑道:「我來求船!」
「求船?哈哈哈哈!」得財輕浮的大笑。「龍舟也是船,舢板也是船;姑娘來求船,在下便是船!」說罷,一隻腳猛蹬船舷,小山板劇烈的搖晃起來。可是,不管舢板如何搖晃,姑娘毫不驚慌,臉上掛著微笑,穩穩的坐在那裡,好像舢板越晃得厲害,她越感到愜意。
得財搖得精疲力竭,索性擱起大櫓,躺在後艄裝死。没料到那姑娘走到後艄,撩起大櫓,就「吱──呀」「吱──呀」搖了起來,搖得又快又穩當。
「嘿!女香客,妳搖船的功夫真了得!」得財邊説,邊伸手去捏她的胳膊,誰知一手捏在硬梆梆的櫓柄上!再尋那姑娘,哪裡還有她的蹤影!」
得財大吃一驚。望望船外,滿海浪花;看看船裡,只有十幾片黃魚,連那只小竹籃也不見了。他捏著櫓柄,直愣愣的站在那裡。
「銷公,快搖船呀!」 呀,是姑娘的聲音!她在哪裡呢?突然,得財慌恐的睜大了眼睛──原來那尊觀音像正朝他冷笑呢!
得財驚恐萬狀──納頭便拜。但當他抬頭再看時──那姑娘卻站在面前──只見她從袖内摸出一根楊枝,朝黃魚乾輕輕一揮──奇怪,十幾條黃魚乾都活了,一條跟著一條全飛到海裡,搖頭擺尾的游走了。得財看得傻了眼。
「趙公,你身在清淨佛地,卻幹著骯髒勾當。你從今以後,改惡從善,另謀生計去!
『姑娘說罷,把楊枝往海裡一攤,一腳跳了上去,又回手一揮,那舢板離海而飛,「崩 的一聲攔在岸上。
那姑娘原來就是觀世音菩薩。此時她顯出法身本相,頸戴瓔珞,身披白衣,手提竹籃, 腳踏波濤。只見她從竹籃裡抓起一把金沙,朝海上嘩啦啦一撒,泥道要時被金燦燦的沙子填滿了。
觀音撒沙填海,泥道成了沙灘。人們給它取了個名字,叫飛沙灘,一直叫到今天。從此,到梵音洞去,就再也不用乘船擺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