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書初め」&「姫始め」

在日本正月初二有項習俗「書初め(かきぞめ)」即於新年第一次寫毛筆字或用毛筆繪畫之例行儀式, 又稱「吉書(きっしょ)」、「試筆(しひつ)」、「初硯(はつすずり)」等等。古習是取若水(祓邪而在元旦或者是立春所汲之水)於硯臺磨墨。朝向今年的惠方書寫詩歌,例如寫上漢詩:「長生殿裏春秋富、不老門前日月遅」。

所謂惠方即「歲德神(等同頗梨采女、神佛習合下則為櫛稲田姫)」從常世之國來到現世賜福所在之方位, 亦可意會為幸運女神所在方位,朝向她自然就是吉祥,歲德神形象來自吉祥天。

現代人習慣初書時,把新的一年有什麼報負與計畫寫下來,反映台灣的民意之初書:。在初書時寫的東西可於正月十五日當天加以焚燒,名為「左義長(三毬杖・さぎちょう)」。 此儀式為對道祖神的火祭,將新春所寫的毛筆字投入火中,稱作「吉書揚げ」,如果投入火中的紙被燒得飛上空中,就表示日後會寫得一手好字。

今天也是日本的「姫始め(ひめはじめ)」。 光看漢字的話,「姫始」這個詞似乎很典雅。 站在陰陽師的立場解釋為「火水(ひめ)始(新年第一次用水和火之日)」; 站在傳統禮法師立場來解釋,則是女性新年第一次做針線活的日子稱為「女伎(ひめ)始め 」。

到了江戶時代,歌舞伎作家松門左衛門與浮世本作家井原西鶴, 在作品中把「姫始め(ひめはじめ)」這個詞用在男女新年第一次性愛上,解釋成「秘め始め」。

這種用法令庶民樂不可支,便延用至今。因此「姫始め(ひめはじめ)」算是閨房用詞, 僅限於夫妻或情侶間使用了。


巫女:(帰ったら、初〇〇…す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