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密教緣起論尤勝顯教

日本華嚴宗之學者湯次了榮教授闡述顯教主要的緣起論

顯教上主要的緣起論,不外乎業感緣起論、阿賴耶識緣起論、真如緣起論、法界緣起論四種。今順次略述其大要

  所謂業感緣起論,是把宇宙萬有的緣起開發說成吾人生物的業,即羯摩。這是小乘所唱導之說。據其說明,宇宙萬有,無論是人畜等生物或草木國土等無生物,都是由地水風火四大的極微即堅溼蝡動的四大性質構成。構成這些的原動力,實為業。所謂業,就是從吾人生物的身口意三處所發的三業。這業有共業和不共業之別。用共業來構成生物可以共同使用的依報的草木國土等器界,用不共業來感得正報的生物各自的個體。這不共業中又有總報業和別報業,用總報業招致人類及畜類的總體果報,用別報業招致雖同為人類而有美醜賢愚等的差別。然現在的果報,乃由過去的業力而來,現在的業力,招致未來的果報;連續而成三世輪迴。然其間由於善惡二業而造成苦樂昇沈的說法,完全是小乘的人生觀。雖然如此構成宇宙萬有而緣起開發三千大千世界,但不能說業力沒有盡期。到這時候,正報的生物自不必說,依報的草木國土也盡行壞滅,終歸於空。雖歸於空,極微並非根本滅亡,因此更由於生物的業力而激發極微,造成世界。此成住壞空的四期,循環不止。這實在是小乘的宇宙觀。

  業感緣起論置重業力,因此教吾人注意於三業,勸人實行廢惡修善。其對於倫理宗教上可說有偉大的效果。然從教理上深刻地思索起來,關於輪迴的主體沒有完全的說明。雖然建立那種無表色的特別的別體,而說明善惡業力的積集的實在,但講到這無表色的存在,非依據心或身不可。心和身都是生滅變化的東西,故不能說依據心身。這樣,關於輪迴的主體缺乏完全的說明,於倫理宗教上負有何種責任呢?這是很難理解的。又正報的生物的身體和依報的草木國土,都是無記性之物。若說是由善惡二業感招而來的,則一反善因善果、惡因惡果的理法,其間的說明尚未充分。至於共業怎樣可以激發極微而構成草木國土,則甚欠明瞭。又,造業之時和後身感受之時的因果之間,有前後歲時的間隔,其間的說明實甚不得要領。

  所謂阿賴耶識緣起論,是法相宗所唱導的。把宇宙萬有的本體定為第八識阿賴耶識,由此而緣起開發有為生滅的萬有。因此第八識阿賴耶識也是有為生滅法,當然是唯妄的。蓋第八識阿賴耶識中,藏著能顯現一切萬有的勢力功能即種子。這種子中有先天的本有種子和後天的新熏種子。這內識的種子,須待外境的眼耳鼻舌身的五根和草木國土的器界的緣,方始變現萬有。若更詳說萬有開發的相狀,則第八識阿賴耶識中所藏的種子中,有第八自體的種子和眼耳鼻舌身意末那的前七識自體的種子,種子生種子,時時刻刻生滅,自類相續。由此生變,即為異時因果,又在另一方面,諸八識皆作種子生現行,同時又成為現行熏種子,時時刻刻把新熏種子熏藏在第八識中,這就成為三法展轉的同時因果。然倘現行,則必提起所謂見分相分的主觀客觀二作用。這叫做緣變。雖有客觀的相分,但因只是顯現於心內的影像,故不得不依據存在於心外的五根器界的本質的緣。即以眼耳鼻舌身的五根和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的器界為本質,在相分中認識之。然此五根器界,從前七識說來,雖是心外之境,其對於第八識阿賴耶識,則是阿賴耶識中之物。因此本非自心以外之物,是極度的萬法唯識。此實為阿賴耶識緣起中的宇宙觀的大要。然輪迴的主體亦不外乎此阿賴耶識。因是善惡,果是無記的異熟識。有異於因的善惡,而成熟無記的果體 ,故名為異熟。蓋若不因過去世善惡的惑業,焉能招致今世的苦報?像那無記業,其勢力弱者,決不能招致今世的果報,這是顯然的。如此說來,前世中的善惡二業,熏增阿賴耶識中的善惡的業種子。由於其強烈的力量而激發阿賴耶識的自體的無記種子,由此感招今世中的無記的心身的阿賴耶識的果報。因此之故,前世中的阿賴耶識自體的無記種子和今世中的阿賴耶識,有親因緣的關係。可知某對於前世的業種子,是增上緣的關係。前世和今世如此,今世和來世亦復如是。使人天鬼畜等中的阿賴耶識成熟起來,使生死輪迴無窮。此實為阿賴耶識緣起中的人生觀的大要。

  因此,不失南方印度流行的業感緣起論中的得點,同時又可補足說明其失點。然而更深地研究起來,關於悟界解脫的說明,尚有不足之嫌。例如那可以感得悟界的無漏種子,說是依付生滅有漏的第八識而存在的。這是很勉強的說明,難免有不充分之處。又把第八識阿賴耶識定為宇宙的本體,亦有可疑。這既然是屬於現象界的,則不可不詳說此阿賴耶識之所成生。然以絕對界的真如為凝然不作諸法,便覺其關係連絡甚不充分。由此可知阿賴耶識緣起論尚有缺陷,而有待於真如緣起論也。

  所謂真如緣起論,是把宇宙的實體定為惟一絕對的真如,以此為因,待根本無明之緣而起動真如,於是緣起開發生滅現象界。即依據不知真如為真如的根本無明,絕對平等的真如起動而成業相,更在這上面起轉相現相的主觀客觀,成為阿黎耶識。這阿黎耶識上的客觀,本來不過是虛妄的幻影,分別為心外的實法的智相發生,這妄分別的相續稱為相續相。這樣,便惹執取記名等的妄念,而開發生滅差別的宇宙萬有。這便是真如緣起論中的宇宙觀、人生觀。 發起於中印度的真如緣起說,主張吾人一切思索分別盡屬虛妄。然知道吾人的本體是自性清淨的真如,於是修養策勵,向上發展,以體達到悟界,這顯然有倫理宗教上偉大的效力。加之補足了發生於北方印度的阿賴耶識緣起的缺點,明瞭地說明了本體和現象的關係。又,在那阿賴耶識緣起中,把阿賴耶識限定於生滅的妄法中,依據無漏種子的有無而說述五性各別,此說則大不相同,主張把吾人眾生盡行視為絕對平等的真如的顯現,因此皆得成佛。

所謂法界緣起論,是華嚴宗中所主張的。不把實體定為惟一的真如,而說緣起的諸法全都是實體,在現象即實體的立場上進行說明的步驟。在真如緣起論中,主張從現象界進入實體界,從真如實體中開發萬有。把現象和實體區別起來,視為心本色末的差別。然宇宙的真相,現象之外無實體,實體之外無現象;有了實體,同時現象存在。然主張從實體生現象,必然止於這一種說明。這可說是把現象顯現的狀態相應於吾人之知識而平易地說明。然宇宙的真相,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緣起的諸法,事事物物悉皆關係連絡交錯相由相成,何物不是實體,何物不是現象?故舉一物,則餘物盡舉;以一毛為主,則諸法盡伴;以一塵為主,則諸法盡伴,互相為主為伴;宇宙實形成一大系統,無礙自在而重重無盡,因此又名之為無盡緣起。與此相對,稱以前的緣起說為一相孤門的緣起。這法界無盡緣起在緣起論中占有最高位。

日本密教真言宗權田雷斧大僧開示顯密諸法之緣起

  • 顯教:業感緣起、阿賴耶識緣起、真如緣起、法界緣起

  小乘教者.對於劣機之教門也;自信其不能證佛之大覺而成怫,故求乘小覺之法門也。載此機而運之二乘小覺之教,故名「小乘」,即釋迦佛於鹿野苑所說之四阿含經是也。印度之二十部小乘,皆本於此經而開宗也;其所說雖有不同,然大抵說有為法之緣起,以六因、四緣。因緣者,一切法之所從生者也。吾人所造之善惡與善惡相生之業力,成助緣而感起色心等之諸法焉,故為業感緣起也。然過、現、未三世之諸法,在於心外而實有,法體雖恒有,而作用無常,故生滅安於作用上,而非在於法體上也。業感云者,就於作用上而言也!

大乘教者,為菩薩之機,說大覺之道也。何謂菩薩之機?自信其足證大覺而成佛之機也。其教比於小乘深遠,故稱「大乘」。即載求大覺之人,而運之佛之大覺之位也。華嚴、方等、般若、法華、涅槃之諸經,皆大乘教,於中法相宗之意,則謂阿賴耶識本來含藏一切法之種子,被擊發於種種善惡業力,則自其種子生一切法之現行。蓋本於解深密經、瑜伽論等之所說,而以賴耶為緣起之根本,故曰「阿賴耶識緣起」,即緣起之根原,唯心法而已。物質之色法,皆賴耶識之所變現,故為枝末。若真如則雖凝然常住,而不隨緣起,然以識不雜故,自亦為緣起所依。

三論、天台、華嚴之三宗,其所說雖有淺深,然概以一切法之真理稱真如。真者,真實之義。如者,一如平等之義也。真如之理,周遍一切法,無所不至,然以其一味平等而無相,非迷者之所能見聞覺知,故稱之曰「真如」。換言之,則絕對之空理也。喻之以物,則平湛澄淨之水也,伴此真如之理者,為無始無明,其所從來雖不可知,忽然而起而薰真如,喻之則風也。平湛真如之水,鼓扇於無明之風,遂現起一切諸法之千波萬浪,此波浪之相,本非平湛之水,扇於無明之風而始現者也,故波浪即風之相也。一切法者,無明之相也,由於行者進修之行力,滅斷無明則一切法之相亦消滅,而歸於真如之空理,至是則真如獨存,猶之風止浪息,水歸平湛也。真如之理,雖隨無明之緣而現一切法相。而此相本非有也;無而忽有,故現象界之一切法,其實空也;法之根本也唯心;故云「真如緣起」。若天台則言「性具三千」為理具,華嚴則談性起為理具,天台雖以真如即萬法,萬法即真如,論法性具三千之諸法,而立「性具三千」,而是理具而已。法性之位,非有色心諸法事事物物相相歷然也,何則?法身如來非有色身說法也;華嚴宗則言法性緣起矣,一切法之現象,即為性起,而事事物物,相互融會無礙也。而居性之位者,真如之一理,而事事物物差別之相不存,又以理無礙而立事無礙之義,然非不假理而事自能無礙也。是故緣起之根本,歸於真如之一理,隨而一切法不得不為緣起之枝末,故尚攝於真如緣起之分齊也。真言密教者,以六大為緣起之根本,故一切法之本原,事理並存,而現象界之一切法,雖蕃變紛紜,依然住於「阿」字本不生際,現象界之萬法,即實在界之六大,本來不生不滅也。此為顯密諸法緣起之差別,彼此對照,淺深優劣了然矣!

  • 密教:六大緣起

真言密教,與常途之顯教異,以「地、水、火、風、空、識」之六事物,為一切法之能造緣起之根本也。十法界之一切諸法者,此法爾之六大,隨法爾之緣而流現者也。故六大之外無諸法,諸法即六大也;六大者,其數雖無量,而有大小之差,然為一切法之實體,而周遍於法界,故云「體大」 。蓋在於顯教,雖亦立「地、水、火、風」之四大,而與八識心王、心所,同為有為生滅之法,而密教則六大者,即本地法身摩訶毘盧遮那如來也。且是法性之六大也,相互涉入,而圓融無礙,故云六大無礙常瑜伽,蓋不假理之平等,而事事無礙也矣。且前五大雖名色,而第六名心,其實際五大即五智輪,又以無礙故,名色則無不色也,言心則無不心也,而又不必亡泯六大差別之相也。故密教雖與顯教同稱名「大乘」,而非「一心緣起」之法門,非「心本、色末」之宗義也。又色法雖無量,不出五根、五塵;心法雖無量,概括之則成九識心王及五十一之心所法。然六大之建立,則開色法而為「地、水、火、風、空」之五,合心法而為唯一之「識大」。色者,差別義,質礙為本,故開而為五;心者,平等義,靈妙為體,故合而為一;為顯義別,是以開合不同也。夫小乘及權大乘等所建立之五蘊、十二處等,雖亦不出「色心」之二,而以因緣所作,故生滅無常,虛假不實,今所論之六大,則一切法之實際也。故離於造作而法爾常然,常住不變也。勿混同。然被小乘等所見,為因緣所作,生滅無常之物,一旦而三密之智眼開歟,則即事而真,法法塵塵,悉自性會之法,無非法性之具德也矣!   

又能造之六大,融會無礙,如水之投水然,自不待言。然無礙有二:曰「同類無礙」,曰「異類無礙」。同種類者相互無礙,曰「同類無礙」,即彼之地大,與此之地大不相礙,乃至彼之識大與此之識大不相礙也。異種類者相互無礙,曰「異類無礙」,如地大與水大不相礙,水大與火大不相礙是也。世間所見,水火相反,似不融矣,然相之差別耳,不可以疑性之無礙,且使水火而必不融也,則火何以能熱水而使其騰沸乎!又自身之六大,與他身之八大融會無礙,眾生之六大,與佛之六大融會無礙,亦不出於此之二類。我等之凡夫,以肉身而得成佛,佛舍淨土之法樂,出世於分段同居穢土而度眾生,乃至密教之行者,以一座之行法加持死亡者而使成沸,皆斯二類無礙之力用也

(按: 黃繩曾居士所著《真言宗綱要》云:「如上六大所表之旨趣為根?乃說明在世界觀觀點上,「現象即實在」是也。但單就世界觀觀點,佛教學者必不能滿足,應有更深入的追探。於是體驗到宗教上,「聖凡不二」的奧理。由是提出作為根據的理論。其旨趣相同,但表現法不同。真言密宗,胎藏之理世界,金剛之智世界,兩者二而不二,即此理論之根據也。」)

法界有「事法界,理法界」之二。現象界之萬有諸法,曰「事法界」:事法界中,事事物物諸法之元則,即能造能生,而周遍於所造萬有之「地、水、火、風、空、識」之六大,曰「理法界」。此六大者,不改其性,自然緣起,而成一切法。是故一切法即「六大」,「六大」即一切法也。然其在能生之六大之位,則諸法差別之相亡泯,唯「堅、濕、暖、動、無礙、了知」之法性六德而已。無相而平等,故云「一法界」。一者,平等無差別之義也,是則大日經之法相也。故其疏云:金剛手觀知如來獨一法界加持之相。又云:如是自證之境,說者無言,觀者無見,即第一義諦無相之意也。是新義真言之所依也。

「多法界」者,於一切法、根原能造之六大位,而事事物物差別之相歷然存在也。若能造之六大位,一切諸法非歷歷存在,則十法界之一切法為本無今有,其卒也且必歸於空,是故以一切法本來住於「阿」字本不生際;而立本有之義者,真言密教之意也,是則《金剛頂經》之法相也。《金剛頂瑜祇》經曰:「金剛界遍照如來以五智所成四種法身,於本有金剛界光明心殿中,與自性所成眷屬,乃至微細法身,秘密心地,超過十地身、語、心金剛等。」又金剛頂分別聖位經云:「自受用佛,從心流出無量菩薩,皆同一性,謂『金剛性」,如是諸佛菩薩自受法樂故,各說三密門,即第一義諦有相之意也。」是古義真言之所依也。   

雖云「一法界,多法界」,而其實「融會無礙」也。何以故?以有一法界而多法界成立故,多法界即一法界故,雖然一法界者,就於義門多法界者;就其實體,是以立一法界與多法界也。多法界,或云多具之六大;一法界,或云一具之六大:又法界之法,所流現之萬有諸法也。界者,體性義:六大者,一切法之體性,故曰「法界」。亦云六大法身。身者,階性義、所依義、聚集義;六大以能造故,為一切法之所依,亦六大隨緣而成諸法,故六大為諸法之體性。又一切法悉聚集具足於六大,故為聚集義。約言之,則曰『法界」。曰法身者,即六大體大之位也

  • 密教主張女子可以女性之身(不須轉男身)成佛:男女兩性乃法性真理所具之功德

小乘論女人具五障,故女身不能成佛,三乘教者,權方便之教也。其說法多隨於小乘,故立女人變成男子而成佛之義,此亦不許女身之成佛也。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其第三十五立變成男子之願,故果上之安養界不置女人,蓋其本願之所以立者,由於三乘教也,抑別有深旨歟!若一乘教之天台,以法華提婆品說龍女變成男子於南方無垢世界成正覺故。女身不許成佛,經有顯證,或有欲立女身成佛義而為種種解釋者,皆曲解也。若華嚴經雖未明女身之不能成佛,而亦未說女身之成佛也。此皆顯教隨機隨他意之說法,非如來隨自意之說法,所以不能盡佛教之真髓也。   

密教者,佛隨自意說自內證之法也,非對機之說法也,故其於佛教之真髓,即一切法之真理,顯豁呈露而無餘。又夫法性不緣起而開天闢地也,斯亦已耳。若緣起而成天以覆,成地以載,則位於其中間之人類動物,其男女雌雄者,法性線起自然之法理也。且男子與女子皆六大之所成,故得以男子之身成佛者,亦得以女子之身成佛。何以故?同六大之所成故,六大即本有本覺之毘盧遮那身故。夫何變成男子之云也?男女者,法性真理所具之功德也,夫又將何取而何舍哉!故毘盧遮那如來之密嚴淨土,有四波羅蜜之定妃,內外八供養之天女使,鉤索鎖鈴之四攝天女菩薩者:示男女之皆得以父母所生肉身成佛也,斯真男女平等之玄旨也,斯教之所以稱密也。若於平等法上且隨順世諦,於行持嚴男女之別,則顯教矣。蓋於同「六大」所成之法,而嚴男女之別者,眾生之妄見也。隨順其妄見而方便接引者,隨他意之說法也,顯教也。又余於世界之最初,信有男女(以密教而言本初即有男女兩性,如本初如來為男女兩性相擁),印度古代之神話,謂住劫最初無男女之別,後以食地味多食故,情慾起,隨而生男女之別者,不足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