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春分

 

今天是農曆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的「春分」,一九四八年,在日本有關「國民慶祝日」的法律規定,春分是「歌誦大自然、疼惜各種生物的日子。」意即稱頌生物、萬物、憫惜自然之日。

日本在春分這一天有膜拜太陽女神天照大神的習俗稱為「日の御供」也就是在春分這一天到戶外一邊膜拜太陽,一邊散步一整天的活動,當然也可以一邊休息,一邊膜拜太陽女神,又一邊享受著美食。相傳這樣做能夠得到太陽女神天照大神的滋養而令身體更為健康喔。


又古來春分之日也是『日齋(ひいみ)』舉行神事之日,所以不少地方在這一天都會停工放假,這也是春分成為日本國定假日的民俗基礎。

日本佛教信仰則會於春分期間舉行「彼岸會」。 彼岸會為以春分之日為中心,前後各三日共七日,佛寺於此期間舉行法會, 民間則習慣攜「彼岸團子」「牡丹餅」等食品赴墓地掃墓、供養。岸會最初之日稱為「彼岸の入り」,中間之日稱為「彼岸の中日」, 最後之日稱之為「彼岸明け」。

至於「彼岸」為佛教用語,以有生死的煩惱境界喻為「此岸」;超脫生死,得證無上菩提的大樂境界則為「彼岸」,不生不死的彼岸的境界是常樂我淨。

因此日本佛教俗說「彼岸」是極樂之蓮華胎藏世界,為祖先霊的歸處,如同日本神道的妣國根国、常世國。春分為「晝夜平分」,也就是白天和晚上的時間相等, 同時在這天,太陽會從正東方昇起,在正西方落下,由於蓮華胎藏世界位於西方,傳說信仰堅篤的人, 傍晚從寺院往日落方向看去,可看到真正的極樂世界的狀態。

到了明治時代,宮中又再次在春分這一天舉行春祭皇靈祭。根據目前文獻皇室舉行之皇靈祭,是從明治十二年才開始在春分與秋分二日舉行,並且成為國家祭日。毋庸置疑,這是跟隨明治政府規定的神社神道公事化定的祭祀活動,但也可以說是受到日本佛教彼岸會的形式影響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