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治寶山淨泉寺之「聖觀音菩薩」與「馬頭觀音」


日本國愛知縣豐川市的治寶山浄泉寺,由此寺院住持林 志宏設計繪製之御朱印,乃為「聖觀音(しょうかんのん)菩薩」與她的變化身「馬頭觀音」之二菩薩尊萌畫而稱「萌御朱印」。

聖觀音與馬頭觀音乃日本佛教崇信的六觀音/七觀音系統,日本密教七觀音是從中國天台宗的六觀音信仰發展而來,天台大師智顗的《摩訶止觀》裡, 闡述救濟六道眾生:大悲觀音、大慈觀音、獅子無畏觀音、大光普照觀音、天人丈夫觀音、大梵深遠觀音。這六觀音分別配置在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等六道,各六道輪迴裡救度煩惱痛苦者。這類型的六觀音,從十世紀到十一世紀初葉,分別誕生於法性寺、法成寺、比叡山惠心院等寺院。十世紀時,藤原一門竄起,以往的名家相繼沒落。上層階級的人,因極度擔憂前世帶來的因果,而使強調宿命論與無常論的厭世思想,籠罩整個時代。此厭世思想的具體表現就是佛教的六道輪迴,特別加添地獄恐怖場面的描述,拯救六道輪迴的六觀音信仰在此厭世代因此廣受崇信。然而大悲以下的六觀音,名號教不為人熟悉,經典出處也不明。

為了發揚真言宗密教與天台宗密教競爭的意義,而在真言宗小野流的實力者,又名雨僧正的仁海努力之下,重新編輯廣為人知的密教傳承觀世音,也就是十一面觀音、千手觀音、 如意輪觀音、馬頭觀音、准胝觀音、聖觀音等六体觀世音菩薩。真言宗六觀音信仰蔚為風行, 天台宗密教也採用此組合,然而將不空羂索觀音取代准胝觀音。 如此誕生於平安時代中期並因宗派之不同而分為兩種版本的六觀音,之後演變成綜合東密與台密兩派的六觀音而形成:千手觀音、聖觀音、如意輪觀音、十一面觀音、馬頭觀音、不空羂索觀音、准胝觀音等七尊觀音,即為七觀音
馬頭観音

(治寶山浄泉寺的萌え馬頭観音)
    馬頭観音的梵名「Hayagrīva」即為「馬頸」的意思,在印度神話中Hayagrīva是Vishnu的化身(avatar),樣貌為馬首人身、散發出如白晝的白色光芒,在世間沉淪、邪惡橫行的黑暗時代,驅散黑暗帶來光明。在佛教則為觀世音菩薩的變化身稱為馬頭觀音,亦為大悲胎藏生曼荼羅觀音院之一尊,皆為觀音母白衣觀音之所生。日本馬頭觀音最初造像範例史料, 首推奈良西大寺的「西大寺資財帳」,此尊現今已遺失。平安時代以降,馬頭觀音成為六觀音之一,因容貌之故,而為拯救畜生道的教主。在日本的西國三十三觀音靈場,以馬頭觀音為本尊的,只有第二十九處的丹後松尾寺而已。單獨闡述馬頭觀音的經軌比想像中還少,除了七世紀中葉阿地瞿多翻譯的《陀羅尼集經》提到馬頭觀音之外,直到不空三藏所翻譯的《聖賀野紇哩縛大威怒王立成大神驗供養念誦儀軌法品》才又出現。而《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與《攝無礙經》的馬頭觀音,是曼荼中的一尊。
    馬頭觀音為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觀音院之一尊。又馬頭觀音為日本密教的慈悲與柔和的眾觀音尊中,唯一以忿怒相出現,具有降伏羅剎、鬼神、天龍八部之一切魔障,除去無明業障的大威力,因此被視為明王也不族為奇。在日本民俗信仰中也被奉為馬的守護神,甚至還有馬頭觀音(ばとうかんのん)與食物女神保食神習合之信仰,這是因為女神保食神遭月夜見尊殺害後,她的頭頂化為牛馬的傳說使然吧。

(治寶山浄泉寺~可愛的馬頭觀音)
聖觀音菩薩=蓮華部母・白衣觀音

(治寶山浄泉寺的萌え聖観音)
   「聖觀音(しょうかんのん)」是觀世音菩薩的標準型,也是日本常見的尊格。聖觀音是日本將十一面觀音、千手觀音、不空羂索觀音等不同類型觀音經過整理, 形成六觀音、七觀音的組合之際,與原來的正統觀世音加以區分而來。 佛經稱觀世音,習慣上在前冠上「Āry(聖)」,才演變出聖觀音之固有名詞, 日語的聖與正皆讀作「しょ」,「正」也有「正統」的意思,所以也稱「正觀音(しょうかんのん)」。
   日本在表現六觀音或七觀音組合的聖觀音時,如大中華地區以「觀音母・白衣觀音(Pāndara vāsinī)」為「所有觀音本尊、主尊」而以白衣觀音的法像作為聖觀音,前日於錐麓古道拍攝日治時代的觀音浮雕像,文獻記載為聖觀音,即是以白衣觀音作為聖觀音。治寶山浄泉寺亦以大悲胎藏生蓮華部母「白衣觀音」為「聖觀音」,依《大日經疏》蓮華部是如來大悲三昧,能滋榮萬善,「白衣觀音」即滋養眾生善根之母。

(治寶山浄泉寺的御朱印)
   聖觀音手持未開敷蓮華,代表她觀一切有情身中如來藏性,自性清淨光明, 一切惑染所不能染,她加持眾生得離垢清淨,等同聖者。治寶山浄泉寺屬於日本淨土宗之寺院,以阿彌陀如來為本尊,然而依住持林 志宏先生所言,依《理趣經》聖觀音即得自性清淨法性如來等同阿彌陀如來,所以此聖觀音尊與阿彌陀如來不二,令眾生入她的蓮華胎藏世界(padma-garbha-loka-dhātu)。

(治寶山浄泉寺的聖觀音即白衣觀世音母)
《密藏記》云『此蓮華胎藏世界最上妙樂在其中,故名極樂世界』,而這最上妙樂則可以《理趣經》與《祕密相經》來領悟,如《理趣經》十六清淨句之女菩薩為蓮華,以自金剛與彼女蓮華,二禮和合成為定慧,以此三摩地能將妄心所起雜染速滅,疾證本性清淨法門,此即《祕密相經》所言「二法和合相應成就,獲得妙樂無滅無盡」,這也是能結婚生子之日本佛教僧人與居士才能成就的蓮華部自性清淨瑜伽,這也是治寶山浄泉寺聖觀音之密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