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觀音媽(Avalokiteśvarī)

(白衣觀音青銅像)

Avalokiteśvarī
蓮華部母白衣觀音(Pāṇḍaravāsinī)即為「菩提心」、「自性光明清淨心」、「妙法蓮華」、「大悲蓮華胎藏」、 「般若波羅蜜多」、「一切智智」,其心王自在覺本不生不滅而得一切法自在,出生普眼觀照一切眾生,自在度人而無空過。白衣觀音又名『Avalokiteśvarī』,藏語則稱為『spyan ras gzigs dbang phyug ma』也就是「觀世自在母」。梵語『Avalokiteśvarī』這個複合名詞是由『avalokita』與『īśvarī』結合而成。『avalokita』為『觀』,而『īśvarī』為『自在(女)』、『自在母』所以翻譯為「觀自在」、「觀自在母」;而因為連音或連聲(saṃdhi)的關係,avalokita+īśvarī變成了『Avalokiteśvarī』。

事實上,ava-lokita為一過去分詞,為所觀察或現見,觀見之意,假如把Avalokiteśvarī視為限定複合詞看待的話,則其意為「觀見之自在(女)」(īśvarī of the observed);若為同格限定複合詞的話,則為「觀見到的自在(女)」(observed īśvarī),意即現見之自在,也就是可以觀見到的自在(女),眾生所見到之自在母的意思。
這個意義假如以她的別名「lokeśvarī」來加以比較的話,將更為清楚,lokeśvarī假如看成限定複合詞的話,則為世界自在(女)、世界自在母[註1],也就是世界之主宰者的意思。

以依主釋與持業釋來了解『Avalokiteśvarī』,兩者之意涵不免有所差別,依主釋強調自在母觀照眾生之面相,而持業釋則強調信眾可以觀見之自在母,兩者之間在意義上可以相互補足,指向信眾與觀音媽之間可以相互觀見之情況。


如《白淨識者奧義書》云:「自性即Māyā(摩耶),當知摩耶主, 即是大自在。 其分為萬有,一切遍住此世界」自在天的身體自成一個新的神聖宇宙,自在母的身體是千變萬幻也就是Māyā(摩耶),所謂Māyā(摩耶)指「神的超自然的特殊變化能力或本領」、「技能、魔力、不可思議的能力」也就是「神變自在力」。「摩耶(Māyā)」也稱為「自性(prakrti)」即自在主用來創造世界的一種客觀原則。 自在主憑藉「摩耶(Māyā)」從自身產生出一切法,將究竟實相現為多元的世界,「觀自在(Avalokiteśvarī)」亦能夠以「Māyā(摩耶)」普門示現種種身救濟眾生,所以她又名『Mahāmāyā (大幻化母)』[註2],又觀音母白衣觀音及藉由大幻化產生/幻化出所有觀音尊,而為一切觀音尊之本尊與本母。

白衣大士神咒
唐宋以來白衣觀音即為觀音菩薩之本尊與主尊,在民間廣為流傳《白衣觀音大士靈感神咒》:
『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三稱三拜)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南無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
怛垤哆。唵。伽囉伐哆。伽囉伐哆。伽訶佛哆。 囉伽佛哆。 囉伽佛哆。娑婆訶。 天羅神。地羅神。人離難。難離身。一切災殃化為塵。 南無摩訶般若波羅蜜。』



經咒所言至誠皈依的觀世音菩薩即為一切觀音之本尊觀音母白衣觀音,觀音母白衣觀音慈悲救苦救難而廣大靈驗。
而其咒出自觀音隨願陀羅尼「oṃ khara varta khara varta gaha varta rāga varta rāga warda svāhā 」
「把苦難、痛苦轉化掉; 把苦難、痛苦轉化掉;把繋著、黏結著轉化掉;將愛染轉化掉 , 將貪愛、愛染轉化掉 , 速得圓滿成就!」
所謂將愛染轉化掉,所謂『蓮華愛染性」,即是將愛染轉為智慧的大樂之道。

ーーーーー

  • 註解1:『lokeśvarī』=『loka(世界、眾生)』+『īśvarī(女性自在主)』=世界自在母,īśvarī為自在的女性詞。
    又loka也有觀見的意思,因此也可以翻譯成『觀世自在母』。
  • 註解2:Mahāmāyā也是釋迦牟尼的母親,在《華嚴經》中她開釋大願智幻解脫法門而現種種美妙色身。

參考書籍

《密教 經教儀軌解說》,八田幸雄著 林光明 釋依觀合譯,嘉豐出版社 ISBN 957-28039-0-5
《梵學探幽-印度文化論集》,李南,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ISBN 978-7-5202-0086-8

《印度諸神的世界-印度教圖像手冊》,施勒伯格著 范晶晶譯. ISBN 978-7-5475-0892-3

《密宗綱要》,王弘願 天華出版社 ISBN978-9-57665116-8

《度母-解脫自在的秘密》,圖丹卻准比丘尼 春天出版國際 ISBN978-986-6345-94-4

《聖殿中的蓮華-度母信仰解析》,德吉卓瑪 中國藏譯出版社 ISBN 7-80057-826-7

《宇宙、身體、自在天-印度教社會思想中的身體觀》,黃柏棋 商周出版社 ISBN 978-986-477-285-8

《大日經》,呂建福 佛光出版社 ISBN9789575436049

《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大日經疏)》 唐 ‧ 沙門一行阿闍梨 新逍遙園譯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