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拜加賀國一之宮白山比咩神社

參拜加賀國一宮白山比咩神社

加賀國一宮白山比咩神社之主祭神為「菊理媛神」=白山妙理菩薩=白山姫神。

白山被尊崇爲純潔的白山女神居住的神山。

白山以她柔美清麗的姿態,被敬爲純白淨化世間靈魂的歸所, 並使其再生的聖域而信仰至今

所謂「白山」,是御前峰、大汝峰、別山這三座山的總稱。

峰群橫跨石川、富山、福井、岐阜四縣,主峰標高近3000公尺,高聳壯闊。

白雪靄靄的壯麗山色,使她自古就被喚為「白山」。

人們將這些峰群奉為神体山,稱她為「白山比咩(しらやまひめ)大神」。

從白山連峰流下的生命之源-「水」為石川縣手取川、福井縣九頭龍川、岐阜縣長良川、

富山縣庄川等 四大水系之源,滋養著大地,

白山姫神也是生命泉源之女神:「在神聖的層層白山間穿行的無數流水......」。

據說養老元年(717年)修験者泰澄於加賀国白山的主峰「御前峰」冥想之時,

天女出現泰澄面前並告知:「日本是神國。我乃伊奘冉尊(イザナミノミコト),

如今稱號為妙理菩薩,這座白嶺(白山),是我主宰國度的都城也,

我乃日域(日本)男女的元神,太陽女神天照大神是我的女兒。」而後現出十一面觀音妙相。

泰澄立即跪下裏拜她。因為這次靈妙應感白山姬神,泰澄建立了那谷寺祭祀十一面觀音=白山姫神

那谷寺境內保有衆多自然的洞窟。白山信仰從死後世界的復生,與那谷寺的岩屋胎內巡拜有着相近的含義


此外那谷寺的白色岩石和洞窟中誕生・再生之地, 又和白山的誕生・再生信仰重合。

再者以白山爲神明的自然崇拜,與泰澄禪師的「自然智(擁抱自然,與自然融爲一體)」的教誨中,

那谷寺作爲自然信仰的寺廟,同時也是白山信仰的寺廟展現那谷寺本尊十一面觀音與白山姫神不二之真理

至於將白山姫神視為菊理媛神的記載,則是可見於吉田神道在『大日本国一宮記』所記「菊理媛、号白山権現」

『日本書紀』之一書(非本文而是別說)記載,伊奘諾尊在泉津平坂(黃泉比良坂)兄妹(=夫妻)爭論時,

『古事記』描述伊邪那岐與伊邪那美隔著千引之石直接對話(吵架?),

但『日本書紀』裡的兩神並非直接對話。 而是由「泉守道者」替伊弉冉尊傳話給伊奘諾尊,

內容是「我和你已經生國完畢,何必再求復生呢?我要留在黃泉國,不與你一同回去。」

這時, 菊理媛神出場,對伊奘諾尊亦有事相告,伊奘諾尊聞言便稱讚菊理媛神,兄妹夫婦神也合好。 

菊理媛神,她的神名之菊讀為「クク(菊是借字表音)」,她的神名是以「聞く」,音同「菊」、

「聞き入れる」(採納)作為語源,她掌管了能夠聽曉神語的巫女力量,而能夠幽顯之間傳遞訊息」。

菊理媛神也正是在イザナギ前往「幽世(かくりよ)=泉國(よみのくに)」尋找愛妻イザナミ之神話登場

菊理媛神的神名亦或是「括り(總括)」之意,為代表著「『調和』一切的女神。」

「括り」是將「離合集散」的一切「聚集」而「化育生成(むすび)」

「括り」也是將繩線捆束、收攏,這也是「結び」。

「連繫絲線為むすび,連結人與人彼此的是むすび、時間的流動也是むすび, 全部皆為神靈的力量。

我們所作的組紐也是神靈之作,也正是時間流動的表現, 搓撚將絲線聚集在一起,扭曲、纏繞,有時又復原、

斷開然後再重繫在一起, 這就是むすび,這就是時間。」

祭祀菊理媛神的加賀國一宮白山比咩神社,也將她奉為むすびの女神。為締結男女姻緣的女神。

「掬水(雙手靠攏盛水)」而飲也是「掬び(むすび)」,

民俗學家折口信夫提出一個說法「掬水而飲」是將靈魂注入體內而結合一起,

亦即「神魂」入水中,人再將其飲入融合體內,而為產靈(むすひ)之術。

感覺上是為了將むすび=結び、魂、掬び、產靈,這些含意全部籠統在一起的詮釋///。

額外提一下,「掬」訓讀為「すくう、むすぶ」,音讀為キク,古音為クク(與菊音讀同),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一航戰航空母艦「加賀(かが)」之名取自於「加賀國」

(原是設計為戰艦故以舊國名為艦名),


艦內神社就是祭祀加賀國一之宮白山比咩神社之分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