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太宰府天滿宮正月準備&北野天満宮大福梅

太宰府天滿宮

新年正月頭三天,九州最多初詣人數(200萬人)的太宰府天滿宮於27日開始製作新年吉祥物。

由袴姿的六名巫女們手工製作,預計到十二月下旬為止準備9萬六千份以供正月參拜授与。

巫女們在繪有象徵天滿宮的梅(天滿公與飛梅傳說)和新年狗年的狗繪馬繫在開運矢上。

北野天満宮

京都市上京區的北野天満宮於本月27日開始進行正月吉祥物的包裝作業。

巫女們將之前所採收神宮境內的梅子,在數日曬乾醃漬後一一裝入袋中。

據說在正月新年只要喝下大福梅泡製的茶便可保佑一整年平安健康,

此習俗起源於平安時期天曆五年(西元951年),當時都城疾病流行,連天皇也染上病疾,

然而再在飲用大福梅泡的茶後, 病疾竟因此痊癒,村上天皇每年元旦便飲用這種茶。

由於是天皇飲用, 因此稱作「王服」,之後百姓們也倣效天皇,

在正月飲用此茶, 希望能藉此袪除疫病邪氣而得到福氣,所以稱作為「大福」,

這習俗在京都的一般家庭仍流傳著。 巫女們從上午10點開始,將梅子每六顆裝袋、預計要製作三萬袋。

並於12月13日上午8點半開始授与(至25日)。1袋500円。

而北野天満宮的祭神就是「學問之神天神さ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