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城山與金剛山

 戰艦「金剛」之艦名即取自「金剛山」,雲龍型航空母艦3番艦「葛城(かつらぎ)」

則命名自金剛山北邊的葛城山亦名「葛木(かつらぎ)」,古代所指包括現在的金剛山與大和葛城山,

也就是在古代金剛山與大和葛城山統稱為葛木/葛城山。

葛城山第一高峰金剛山(標高1,125m)古稱「高天山(たかまやま)」,

有一說高天原即指此山, 高天彥神社祭神即「大和祖神高木神/高皇產靈尊」。

傳說因修驗道之祖役小角於大和葛木山修行建立転法輪寺而山號「金剛」,

転法輪寺本尊為法起菩薩,見《八十華嚴》45卷〈菩薩住處品〉曰:

「東北方有處,名清涼山。…海中有處,名金剛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

現有菩薩名曰法起(Dharmodgata)與其眷屬諸菩薩眾千二百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然而,転法輪寺之法起菩薩像五眼六臂之姿實在不似華嚴經所記載之菩薩,乃日本獨有。

在修驗道之修行範本「修験修要秘決集」之精要「役行者略縁起事」,

則說葛城山為法喜菩薩(法起菩薩之誤)為役行者自身的顯現,

同文也說役行者為大日如来之變化、不動明王之分身。

至於葛城山的祈りの滝(祈禱之瀑布)據說是役行者於葛城山修行之時,

於此瀑布修禊祈求眾生皆得濟度而有此名,位置在金剛山與葛城山之間的山道,

又金剛山與葛城山鞍部處有水越川乃水源由來,原山麓處水越川下游川畔,坐有建水分神社,

後因南北朝戰亂而荒廃之後向南邊約一百公尺處遷坐至今,中殿祭祀天御中主神、

左殿祭祀天水分神・罔象女神、右殿祭祀国水分神・瀬織津姫神,雖然說除了天御中主神皆為水神,

然而在修驗道之大和葛城宝山記視天御中主神為水神,又等同豐受媛神,伊勢神道亦承襲此說。

由於建水分神社鎮守金剛山,因此戰艦「金剛」之艦內神社迎請建水分神社之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