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與尊王攘夷的時代以及國家神道

「IZUMO 零」の世界------史実と「IZUMO 零」

國學與尊王攘夷的時代 by たけみつ まこと

-本居宣長的古事記研究

17世紀末,朱子學被江戶幕府當作是統治工具。為了要反擊朱子學,基於日本的復古主義的國學於是興起。

所謂的國學,是日本在受到中國思想影響以前,日本自古相傳,以直率之「心」為重的學問。

國學家認為,日本人該讀的不是諸如論語一類的儒教古典,而是古事記等日笨古典,

應該要去領會「大和心(やまとごころ)」因此他們致力於古典方面的研究。

(敷島の大和心を人問はば、朝日に匂ふ山桜花。)

18世紀末,集國學之大成的本居宣長提出以下主張:「儒教以忠、孝等形式上的道德束縛人類,

但我們應該要順應我們與生俱來的直率之心,自然地活著。」

然後,他告訴人們應該透過閱讀古事記,去除後世所加諸之物,即諸如儒教系神道之教義等等,

學習「本來的神道之心」。

ー平田篤胤復古神道的推廣

將儒教視為外來物加以排斥,並創始復古神道的,則是平田篤胤。

他認為已經溶入當時庶民日常生活中的佛教,與日本自古以來的良善之心不相合

(他主張佛教的大惡神第六天魔王就是日本大善神高皇產靈尊與神皇產靈尊w~唱反調)

根據他的說法,佛教重視祭祖活動,但遠在佛教傳入之前,日本人就已經開始祭祖。

因此,他強力主張「日本本源論」(日本是最棒的國家,是萬國之源)

以及「皇國尊嚴論」(天皇是最崇高的存在)。

前者與攘夷相關,後者則是對尊王論造成影響。

平田篤胤留下諸多著作,在天保十四年亡故。他的著作在他逝世後廣為流傳,促使尊王攘夷運動的勃發。

-攘夷主義的界限

篤胤的著作,是促使明治維新開展的一個要因。不過,篤胤的主張乃是自古事記等著作導引而出。

古事記本身即是為正當化天皇統治而生。是以,篤胤的主張欠缺一份客觀性。

此外,篤胤無視於當時歐美優勢文明的存在,也無視幕府統治兩百多年帶給日本庶民和平與繁榮的生活。

篤胤在古語、用法的考證上,有相當扎實的成果,但對於神道,不知為何他的看法相當主觀,

也因為這樣的主觀意識,他所提出的相關可說是相當特異(eccentric)。

篤胤並未淪於國粹主義,追根究柢,

他希望能在對外國文化善良面的公正評價上,「重視自己國家的獨立性」。

否則,即有可能重複蒙古下令「日本是個文化低劣的國家,以武力征服之」的皇帝忽必烈一樣的錯誤。

考慮到這,如果只是主張「排除外國人,天皇親政」,無疑是有些空虛。

明治政府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們憑藉著神道,逐步整頓國政。

明治國家神道的時代

根據國學而生,本質上較為單純的尊王攘夷論的高漲,可說致使江戶幕府崩壞,也促使明治維新發生。

19世紀中葉,不管是上層、中層的農村,或者是工商階級,大部分的人也都開始對幕府的統治有所疑問。

在幕府崩壞以前,「如果能實現天皇親政,那麼國家一定會安泰,百姓也能夠安具樂業」這樣的呼聲也急速竄升。

或者我們可以說,這樣的思維得以普及,是因為倒幕勢力(薩摩籓、長州籓)的刻意宣傳。

自19世紀初始,幕府因為長期在經濟政策上受挫而遭人民厭棄,但對於天皇,則無法提出請求如

「因為王政復古,所以應該要驅使朝廷眾臣好好地祭祀諸神,使日本能豐衣足食」。

就明治政府的建立來說,這耍了一個花槍。

他們對庶民宣稱「透過明治維新可以實現天皇親政」,但實際建立的體制,卻是由薩摩籓、

長州籓等通曉外國、經濟事務的能吏來處理政務。

-神佛分離令的背景

明治政府的目的,是要引入歐美的科學技術、養成產業、組成強而有力的軍隊(即是富國強兵),

但對於將國學思維銘記在心的庶民來說,新政府就應該要如國學所述,

一定要復興古代再天皇統治下,所進行的祭神儀式。

是以,明治元年為了要使受到佛教影響的神道恢復其原來的型態,這些社僧(神社當中的僧侶),

也失去了他們的位置。再者,藉著神佛分離令廢佛毀釋,也就是庶民開始攻擊佛教。

許多寺院因此被破壞,雖然詳細數量無法得知,但有一個說法是全國寺院大約有半數在那時成為廢寺。

但也不能說這就是神佛分離令的起始。

江戶時代中葉過後,人們對寺院的不滿逐漸高漲。

在江戶幕府的保護下,許多寺廟透過經營墓地以及喪禮獲得龐大收益。

怠忽修行、逸於玩樂的僧侶也在此時引起人們的注意。

而後,明治十年左右,廢佛毀釋的風潮逐漸平息,佛教界也開始重視佛典的研究,以及對於民眾的教化。

所以戰前的佛教與神道信仰,可以說是以不同的型態,支持著當時人民的內心。

ー明治政府神社統治的內涵

日本政府在明治四年時宣告「以神社作為國家祭祀」,以此為基礎,推動種種促使神道國教化的政策。

日本國內主要的神社,依序城為由國家所經營的官幣社(由皇室捐贈祭祀所需費用的神社)、

國幣社(由國庫贈祭祀所需費用的神社)、由時任地方官所管理的縣社、鄉社以及村社。

此外,神職人員的工作就是祭祀,獨立的傳教活動在禁止之列。

所有的神社的祭祀活動都是為國家而發,神社是指導國民尊敬天皇、正確地過生活的所在。

這樣對神社的強力統治,直至昭和二十年終戰才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