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お伊勢参り-外宮豐受大神宮

常盤貴子お伊勢参り-外宮豐受大神宮

伊勢神宮外宮祭神是豐受大御神-豐宇加能賣命(トヨウケビメ)

為司掌五穀與食物以及守護人們食衣住之女神。

相對太陽女神天照大日孁貴,豐受媛神則是月亮及水之女神-天御中主孁貴

有趣的是日本最古老的物語文學「竹取物語」的嫩竹之輝夜姬(なよ竹のかぐや姫)亦有一說與豐受媛有關。

「竹取物語」是以輝夜姬為中心人物的物語,因此又稱為「かぐや姫の物語」。

關於物語」紫式部在源式物語的「螢」卷中,她說「這些虛構的故事之中,亦頗真有情味,

描寫得委婉曲折的地方,仿佛真有其事,所以雖明知是虛構的,卻不得動心。」

「竹取物語」輝夜姬是因為自身的罪而從無穢的月世界謫降於汙穢的人世,

無穢月世界的天人沒有感情所以沒有煩惱<->汙穢的人間凡人擁有感情所以煩惱悲傷。


因此離開月世界而謫降人間的輝夜姬並不哀傷,然而在感受到人世的親情與愛情後,

最後懷著難以割捨親人的的心情不得不重返月世界

在高畑勲監督のジブリ作品『かぐや姫の物語』中的かぐや姫雖然喜歡與爺爺奶奶渡過的童年農鄉生活,

卻無法忍受長大後在皇都的生活,飽嚐人間醜惡後,她許下『もう限界だ、ここから居なくなりたい』心願,

也因此不得不回到月世界,並同時失去人間與家人朋友溫馨的記憶....。

豐受媛神則是因為人類的惡行而不得不留在人世,在飽受人世的汙穢後,

最後才與太陽女神天照大日孁貴一同居伊勢神宮。伊勢神宮也就是與汙穢的現世隔絕的神聖境界,

因此女神最後還是沒有留在此世,也就是汙穢的人世是不值得擁有女神的

在『久遠の絆』天女則是留在人世使世界成為「真秀(まほろば)之國」,

而『セーラーム-ン則是「姫」建立地上樂園-「新銀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