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中秋の名月

陰曆十五夜之月稱為十五夜、十五日月、満月、望月、、天満月(てんまんげつ) ,

八月十五這天則是「中秋の名月」,然而在颱風來襲的情況下,月是被雲所籠罩了。

久方(ひさかた)の、天(あま)照る月(つき)の、隠(こも)りなば、何になそへて、妹(いも)を偲(しの)はむ

如果天上的月光隱沒,要依靠什麼來思戀妹呢?

中秋節在日本又稱為「芋名月(いもめいげつ)」(妹名月)

在日本古代,秋天是芋頭收成的季節,故八月十五日的中秋祭月,芋頭是不可少的供品,

以芋頭拜月、祭月神,感謝該年的豐收並祈求來年的好收成,因此八月十五日中秋亦稱之為「芋名月」

其後隨著稻作普及,漸漸的也祈求稻米的豐收,在供物上除了芋頭之外亦加了米作成的月見団子及芒草穗等。

在日本的月神有「下照姫」、「月讀尊(「夜見」即「讀」也)」、「大月姫」、「豐受媛神」。

「豐受媛神」為「御食津神(みけつかみ)」,「けつ」即「月」因此為御月神。

身為月亮女神的豐受媛神與太陽女神天照大神,日月相映共居於「伊勢神宮」


度會神道豐受媛神如「月天」,天照大神則是「日天」(由於當時日本宗教深受佛教影響)共同普照世界。

其中在胎藏界曼曼荼羅「月天」的眷屬是「四天王」,即「月」照耀四方天下


「日天」的眷屬是摩利支天」與「七曜」・「流星」,

「日天」身旁有一對勝利女神-「姉惹耶(Jayā)」&「妹微惹耶(Vijayā)」陪伴,

在臺灣信仰的月神是嫦娥與長生不死藥傳說有關,日本則有輝夜姬,她留下長生不死藥,

然而於失去輝夜姬的天皇來說,長生不老已無意義

於是天皇詢問公卿大臣最接近天的山在何處,得知是位於駿河國的山最接近天。

天皇便派人率領眾多士兵將長生不死藥和他思念而寫給輝夜姬的信一同在此山焚燒。

天皇:「吾身浮沉悲淚中 只緣與汝永難逢 縱有不老不死藥 於事何益難服用」

從此之後那座山稱為「富士山(ふじさん)」即「不死山ふじさん)」。

(「富士山」與不死與再生之「月」皆為長生不死的象徵。)

相傳焚燒不死藥與書信所產生的煙,至今仍裊繞在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