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太陽與月亮

『竹取物語』中即將返回月世界的輝夜姬只要看到明月出來,就會比往常更易陷入沉思及憂慮。

此時身旁伺候的人就會規勸說:「觀看月亮容顏是很忌諱的事

但隔不久,輝夜姬又會趁人無在時看月亮,而且還會哭得非常悲傷

在此,輝夜姬的婢女之所以會認為觀看月亮是不吉祥的,乃是受部分民間信仰影響,

『源氏物語』宿木卷:老人們說:「現在就入內,看見月亮是忌諱的。」

『久遠の絆 THE ORIGIN』將月天女改寫為出雲女神,並且與狐(けつ-月)有了關聯。


然而,對主角武日照而言,她則是「太陽」。

在『戦姫絶唱シンフォギア』則直接將月亮設定為「不吉」.......。

當然可能是將「Sin」與「月」作聯想云云......這就不值得探究了。

最後一提,美索不達米亞神話戰爭女神Zababa亦是Kish城市之守護神,

她手持紅刃のシュルシャガナ(shulshagana)與翠刃のイガリマ(Igalima)-


此作將shulshagana設定成鋸肉體之「鏖鋸・シュルシャガナ」;Igalima則為切割靈魂的「獄鎌・イガリマ」。

分別由右手與左手所持且對應於月讀調與曉切歌,即如日本神話的右目為「月讀」左目則為「天照」

曉切歌與月讀調彼此就是太陽與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