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胎藏院へようこそ

我於金胎兩部大法所修持之本尊,大悲胎藏曼荼羅之本尊乃觀音母白處尊亦名白衣觀世音、白衣觀自在、白衣佛母;

梵名為pāṇḍara-vāsinī、pāṇḍarā或是pāṇḍarādevī。
又日本密教真言宗之《覺禪抄》所載之白衣觀音形象,身穿白色輕柔衣、頭髮上覆白帛即是對應之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代表成就菩提之母德,並具有「本覺」的意義。圖像中白衣觀音之髮冠為如意寶珠,即是蓮華摩尼、蓮華妙寶,「蓮華摩尼、蓮華妙寶」(Maṇi-Padmā)也是白衣觀音之別名,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蓮華手院(觀音院)表增益方便,觀音母白衣觀音髮冠之如意寶珠也是開顯觀音院增益之德。

白衣觀音有二梵名,分別是「Pāṇḍaravāsinī」以及「Pāṇḍarā」,梵名Pāṇḍaravāsinī為「身穿白衣的女尊」、「住於最白淨處之女尊」;梵語Pāṇḍarā則開顯她自身就是「最白淨處」,也就是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中院八葉蓮華胎藏(子宮),因此善無畏三藏稱她為「最白淨處」(清淨無垢之子宮)並說明「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
在日本密教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之東方佛母院列有『七俱胝佛母』,她是蓮華部的佛母而與白衣觀世音為一如不二之女尊。「七倶胝佛母)」所謂七俱胝(Saptakothī)意譯為七千萬其實是代表無量數,她即是出生無量諸佛菩薩之佛母,七倶胝佛母又名 「准胝觀音佛母」亦名「Cundā」、「Cundrā」、「Caṇḍā」、「Candrā 」、「Cuṇḍrā」以及「Cundavajrī」等梵名,在漢傳經典中將其音譯為「純陀」、「宗達」、「尊那」等等,這些皆源自「女神教」(shaktism)的女神別名,依印度各地語言(方言)之差異而有不同稱呼。

所受持金剛界曼荼羅之本尊乃蓮華部母法波羅蜜(Dhrama-pāramitā)亦名法金剛女(Dhrama-vajrī)。

以日本真言密教所言金胎不二,則觀音母名白衣觀世音與蓮華部母法金剛女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又依金剛頂瑜伽密教之教義,法波羅蜜・法金剛女代表金剛法性、真如波羅蜜多與般若波羅蜜多,是以她與佛母般若波羅蜜多乃一如不二之女尊也。
在顯教則信仰中國佛教之女性尊──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佛祖、觀音娘娘,日本則稱為觀音樣。

中國化的觀世音菩薩的身世,即是《香山大悲菩薩傳》的妙善公主傳說,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觀世音菩薩。

蓮華胎藏院的主題為日本密教、神道暨巫女文化,中國道家、觀音暨女神信仰,印度女神教(Shaktism)和中國藏密等等.....

二見興玉神社-端午節句之準備

二見興玉神社

在即將來到的五月五日「端午の節句」之前,

伊勢市二見町的二見興玉神社進行鯉魚旗裝飾物的製作

巫女們從神社境內取得1.5公尺和1公尺的二種尺寸竹條,

來掛上60公分長的鯉魚旗以及短冊(寫上心願),月底前將準備1000份。

在五月作為鎮上的保育園孩童的兒童節(=端午の節句)禮物,

一般參拜客可於本月18日到5/5到神社授與所購買给小孩,一份五百日圓。

至於二見興玉神社之祭神為替降臨的天津神引路的「猿田彦命」,

以及稻穀與食物的女神「宇迦御魂大神(視同「豐受大神」)」。

此外,劇說古昔人們前往伊勢神宮參拜之前,會前往二見興玉神社的海灘「二見浦」沐浴海水來「修禊」,

淨化自身後再參拜伊勢神宮,現在則在神社內以霊草無垢塩草(興玉神石付近所採之海藻)進行祓穢。

(進行「藻刈神事」的巫女さん)

出雲大社


為紀念出雲國一宮之出雲大社大遷宮,

而由市民團體捐款所建立的阿國像於本月20日完成展現在市民面前。

出雲阿國(いずものおくに)是歌舞伎的創始者,她也是出雲大社的巫女。

(出雲阿國by山本和枝, 這或是算是她畫的第一位出雲巫女吧)

傳說她是出雲國松江鍛鑄師中村三右衛門的女兒,在文祿年間身為出雲大社巫女的阿國,


為了出雲大社的勸進(巫女為了募集神社的重建、修繕的費用,遊行於各地募款的行為,

在此據說是為了出雲大社的大殿修繕費),在各地巡迴演出,其舞蹈大受歡迎

在1603年她在京都北野天滿宮的演出受到好評.

因此遊女紛紛模仿,最後演變成遊女歌舞伎,這是十分煽情的舞蹈。

在1607年在江戶城勸進歌舞伎,之後就消息不明,

據說她最後回到了出雲國,而出雲大社附近也的確有阿國的墳墓。

在今年出雲大社大遷宮的這一年得以興建出雲阿國之像,也正是出雲阿國與出雲大社的關聯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