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eśvarī・Pārvatī・Gaurī


所安奉的大自在天女像。色界最高天之色究竟天的女主大自在天女(Maheśvarī),她名為烏摩(Umā),又名Pārvatī、Gaurī。 大自在天女(Maheśvarī)是大自在天(Maheśvara)也就是濕婆(Śiva)的一切能力、活力的來源,也就是Śakti,若無大自在天女(Maheśvarī)則濕婆只是一具「無能為力(Aśakti)」的「屍體(Śava)」。大自在天女又名為烏摩(Umā),梵語「Umā」的「mā」是於孩子對母親乳房的稱呼「Māma」,因此「Umā」即是對本初的大母神的呼喊;大自在天女又名Pārvatī,這是因為在印度神話中她顯現為眾山之王雪山王與Menā的女兒,因此名為雪山神女(Pārvatī)。

大自在天女又名Gaurī,因為她賦予了世界光明,她的膚色白皙亮麗,因此擁有了Gaurī(金顏、白身)之名,乃慈悲守護眾生的大女神。日本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的大明白身觀音(Gaurī-Mahāvidyā)即源自於她。「Gaurī」之名在唐代菩提流志所譯的《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音譯為「憍理」並稱她為「憍理菩薩」,在唐密祖師善無謂阿闍黎翻譯的《蘇婆呼童子請問經》則意譯為「金顏」乃蓮華部「八大明母(Aśṭa-Mahāvidyā)」之一,並且在《大日經疏》記載善無畏阿闍黎所傳之大悲胎藏生曼荼羅的圖位中,「金色(Gaurī)菩薩」乃觀音院之諸觀音尊之一。


又金剛界曼荼羅之四波羅蜜菩薩的寶波羅蜜(Ratna-pāramitā),她是寶部之部母,又名寶金剛女(Ratna-vajrī),她亦名「Vajra-gaurī」,正是來自大自在天女(Maheśvarī)別名「Gaurī」。在金剛頂瑜伽密教中,寶部母「Vajra-gaurī」代表灌頂智,也就是「平等性智」(samatā-jñāna),是以菩薩勝慧者乃至盡生死, 恒作眾生利而不趣涅槃,對眾生施以大慈大悲之化益。

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之女主伊舍那后(Īśānī)是大自在天女(Maheśvarī)之化身。以十地和十波羅蜜多配欲界六天與色界四禪天,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即對應現前地 (Abhimukhī-bhūmi)和般若波羅蜜多,伊舍那后(Īśānī)即是代表六地菩薩現前地之境界以及十波羅蜜多的般若波蘿蜜多(prajñā-pāramitā),這也是金剛頂經瑜伽十八會之第六會『安樂不空三昧耶真實瑜伽』也就是《般若波羅蜜多理趣經》為在他化自在天宮之說會的原因,不空三藏於《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摩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即云:「他化自在天宮者,名為欲界頂。他化自在天王宮殿菩薩,證得第六地位──現前地菩薩,住般若波羅蜜觀,多作此天眾王,為天人說般若波羅蜜。其天界,五欲殊勝超越諸天,是故毘盧遮那佛,為金剛薩埵,說大樂大貪染,加持現證瑜伽理趣速疾」。

色界最高天之色究竟天則對應「法雲地」(Dharmameghā-bhūmi)──菩薩已然圓滿所有波羅蜜多,特別是智波羅蜜多的部 分。法之大雲充滿著豐沛的悲心甘霖,菩薩從她們的悲雲降下法雨時,每一滴法雨甘露都能滋養不同層次眾生的證悟菩提心田。十地菩薩擁有與三世諸佛同等的大能,因此十地菩薩和諸佛並沒有多大的差別。大自在天女(Maheśvarī)即代表十地菩薩法雲地之境界以及十波羅蜜多的智波羅蜜多(jñāna-pāramitā)──如實知一切法之智,分為受用法樂智與成熟有情智兩種,前者係由十波羅蜜中之前六度所成立之妙智,具此一妙智即能受用法樂無窮;後者則可成熟有情,有情依此智而得大饒益。金剛界大日如來即在色究竟天,初受用身成等正覺。依金剛頂瑜伽密教,女性大日如來為「金剛界佛母」,梵語為Vajra-dhātv-īśvarī,直譯為金剛界自在女,乃大自在天女成佛之姿。

色究竟天正是金剛頂經瑜伽十八會之初會『一切如來真實大乘現證大教王』』也就是《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大教王經》的說會處,以四波羅蜜(金剛波羅蜜、寶波羅蜜、法波羅蜜、羯磨波羅蜜)即四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構成大、三、法、羯之四種曼荼羅,開顯法界體性智的真實境界,此即金剛界佛母,也就是金剛界自在女。